毛泽东与计划生育

毛泽东与计划生育

一、毛泽东与计划生育(论文文献综述)

刘倩文[1](2020)在《计划生育研究的嬗变 ——20世纪60年代以来英语学界中国计划生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海外关于中国的研究中,“中国学”是一个较为年轻的学科,兴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中国的计划生育也是海外中国研究的内容之一。这不仅是因为中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独特的生育文化和传统引起了西方学者强烈的兴趣和好奇,也是因为将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在国内乃至国际上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中国计划生育问题以及海外关于中国计划生育问题的研究不仅反映了中国生育政策的历史性变化,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提升和影响力的扩大。在这个背景下,本文将对英语学界关于中国计划生育研究的发展史进行研究。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英语学界的中国计划生育研究取向也发生了变化。本文主要利用了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和外文电子资源,文章的结论建立在对于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英语学界出版的有关中国计划生育研究的着作和论文研读的基础之上。论文以时间演变为线索,以热点问题为专题。目的在于比较全面地展示和分析英语学界中国计划生育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为我国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的研究发现,英语学界关于中国计划生育的研究成果呈不断增加的趋势,研究的跨学科性则逐渐凸显,研究方法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其中不仅包括实证研究,还包括人类学的田野调查、口述史方法、社会学的问卷调查、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等方法。纵观这一学术发展史,其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结论都值得借鉴。但是英语学界的中国计划生育研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包括研究方法的运用、研究中的文化冲突以及理论探索的不足等问题。

周长友[2](2018)在《生育政治—中国现代节育运动中的权力与技术》文中研究指明恩格斯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体现为两种类型,一是生活资料的生产,另一则是人类自身的生产。政治学研究长期以来以人类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分配为关注重点,较少论及人类自身的生产和价值分配过程。本文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以中国现代节育运动历史文献资料为基础,结合部分田野访谈资料,深入考察分析了现代生殖技术进步对节育运动中国家权力空间生产和分配的作用和影响,探讨现代国家人口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生育权利和资源的价值分配及其政治逻辑。国家权力的扩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重塑了人们的身体观,同时也扩展了政治价值分配的权力空间,从而使医疗化身体、国家化生育和科学化生育成为中国现代节育运动的主要特征。国家权力和科学技术的双重作用不仅在中国现代节育运动中衍生出性别、民族、区域和年龄结构等失衡性权利问题,同时也衍生出配子技术和选择生育等生命和技术伦理问题。这些演变不仅是现代国家生育权利和资源权威性分配的产物和结果,也会对未来中国生育政治的权力与权利分配格局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将生育政治的历史过程、运行逻辑、实践后果及时代特征展露无遗。传统社会由于受到生产力水平和医疗技术水平的限制,人口增长相对缓慢,“广土众民”成为王朝统治者追求的主要政治目标,家庭和个人等社会力量成为节育行为的主要实施者和参与者。西方近代节育思想在中国社会的传播不仅带来了生育“价值的颠覆”,而且使部分知识分子将节育运动同提高国民素质和摆脱“东亚病夫”形象的政治意义紧密联系在一起,西方医学科学和技术的传入则为在中国社会进行节育实践提供了可能。这促使中国近代节育运动逐渐由观念宣传迈向行动实践,开始在一些沿海大城市零星开展起来,但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和产生的影响均非常有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使人们的生育行为迅速从“私域”走向了“公域”,个人身体在技术支持下开始成为国家权力运行的公共空间,科学技术的进步为贯彻国家生育意志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医疗化身体、国家化生育和科学化生育等现代节育运动的基本特征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生殖医学技术进步带来的身体医疗化现象不仅抛弃了传统医学将人类身体视为一个封闭空间的旧有认知,而且将公民的个人身体内部空间公开地展示在权力和技术的双重规训之下。生育行为的政治化和技术化转变使国家政治权力成为节育技术推广和应用的权力保障,生殖技术则为节育行为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两者紧密协作共同塑造了中国现代节育运动的基本面貌。公民个人的身体在权力和技术的双重作用下成为被规训的后果和对象。在中国现代节育运动中国家权力的作用下,公民个人身体不仅成为不断被权力化敞视、检查和填充的对象,同时也成为被技术化敞视、检查和填充的对象。医疗化的身体不仅在权力和技术的双重规训作用下成为了空间编排的消极接受者和时间监控的消极服从者,而且逐渐演变形成了身体“真理”知识的积极驯服者。中国现代节育运动中的国家化生育以计划生育政策为主要内容,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被认为是政策实施的两项主要宗旨。国家通过建立人口计划目标调控体系和完善人口计划工作指标体系实现对人口增长数量的计划约束,同样通过建立优生目标调控体系和完善优生目标调控方式实现对人口增长质量的计划控制。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过程中,国家通过建立从中央、省、地(市)、县、乡、村的六级计划生育行政组织机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构建了一张“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繁密计划生育权力和技术网络,形成了对公民个人身体和生育行为进行权力和技术监视的强大力量。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制度、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度和计划生育政策动员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不仅强化了国家权力向基层社会的渗透力度,而且进一步加剧了公民个体和家庭在面对强势权力和技术干预时的权利失能化倾向。中国现代节育运动中的科学化生育不仅是贯彻国家生育调控意志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满足人们优生优育需求的主要方式。国家通过建立准生证制度、利益导向制度和基层监控制度等权力监控体系实现了对国家化生育意志的科学调控,同时也通过建立计划生育医疗技术监控、避孕药具监控和人口统计监控等方式实现了对人们科学生育行为的国家监控。医疗组织的广泛建立、医疗资源的均衡配置和医疗技术的普及推广不仅是贯彻国家科学化生育意志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满足人们优生优育医疗服务需求的重要条件。国家计划生育技术体系的建立不仅为通过技术手段控制人口数量增长提供了可能,同时也为国家优生优育措施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技术保障。中国现代节育运动中国家政治权力对公民个体生育权利和技术资源的分配具有规划性、选择性和非均衡性,由此衍生出一系列非均衡性的生育权利和生育后果。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节育技术应用中的性别失衡和女性婚姻中的“货币化”倾向等揭示出计划生育政策加剧了固有的性别权利失衡问题。各民族之间生育政策的失衡、民族区域之间生育政策的差异和人口增长状况的差别等问题折射出计划生育政策加剧了原本就存在的民族权利失衡问题。人口增长的城乡差异和区域差异则表明了计划生育政策加剧了各区域之间人们享有生育权利的失衡问题。人口年龄结构中的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则表明计划生育政策加剧了各区域之间的人口在青少年抚养和老年人口赡养负担方面的权利失衡问题。医疗资源的城乡失衡、地区失衡和结构失衡问题则表明计划生育政策加剧了人民享有平等医疗资源的权利失衡问题。在人口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权力和技术显然会对生育资源和权利的分配产生深刻影响。随着现代国家权力的扩张和技术的进步,人类生育日益公共化、国家化、政治化和技术化,由此衍生出诸多的生育问题并引发了激烈的权利之争。随着社会发展及公民个人独立和权利意识的增长,人们更加关注技术对个人自由和权利的制约以及人口生产过程中的女性平等、生育平等、生命平等和生育自由等问题,尝试重新思考和确定生育过程中的权力干预的边界和技术渗透的限度问题。这导致人们对于今天中国生育权利和资源分配的非均衡性以及由此衍生的诸多问题,国家人口生产的目标及计划生育政策本身的正当性和必要性等提出了质疑。在实践中,中国政府已经开始大幅度调整国家人口生产和发展目标及“计划生育”政策。这些国家目标和政策的调整并未改变人口生产资源和权利的国家权威性分配的特征,甚至在一定程度是生育政治逻辑的继续和体现,只是在不同时期国家权力干预和调控的范围、重点、目标以及手段有所不同而已罢了。

刘雪松[3](2015)在《毛泽东:“我不是不赞成节育”》文中研究指明谈起毛泽东对计划生育的态度,许多人认为他没有计划生育意识,甚至把今天人口过多的问题,归咎于毛泽东,认为是他主张"人多力量大",不实行计划生育,不控制人口的结果。实际上,这种认识是偏颇的,有失公允。在今天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又面临调整时,正确认识毛泽东的计划生育实践,不仅具有理论价值,也有现实意义。

彭伟斌[4](2015)在《江浙人口政策比较研究》文中提出近20年来,有关人口政策的总结与反思备受国内外学术界关注,而有关气候变化的争议则使人口政策更加瞩目。随着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中国客观上要求人口结构和数量向适度、合理的方向发展,人口政策的演进正在经历重要的历史转折期。在此背景下,开展人口政策的比较研究和评估生育政策的选择与走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主题。本文除引言和结语部分外,全文共分八章来展开。引言部分论述了本文选题的五大背景及研究意义。第一章对国内外有关人口政策的研究文献进行了详细梳理和述评,将国内有关生育政策调整的观点划分为“严控紧缩”、“量化宽松”、“鼓励扩张”和“自主抉择”等四大学派;第二章交代了三组重要概念及本文的研究方法、基本思路及创新之处:鉴于印度是全球第一个由强制性计划生育向自愿性家庭计划转型的国家,第三章从国际视角先对印度国家人口政策的历史演进作了个案诠释和经验分析,从该国人口政策的历史演进过程及影响因素研究中突出了制定人口政策要遵循人口过程的客观规律性;第四章基于人口事件的细节罗列论述了中国人口政策演进的历史过程并进行了相应的阶段,将中国人口政策的历史演进特征归纳为四大特征;第五章分析了江浙两省人口政策的形成过程,将两省地方性人口政策的演进粗略划分为七个不同阶段,并从政策调整时间、政策内容及实施细节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第六章借助人口普查资料和统计年鉴资料从人口规模、人口结构、生育水平、人口分布等方面对江浙两省人口发展现状及其历史变动做了详细对比,显示了江浙两省不同人口政策殊途同归的发展趋势:极低的总和生育率和巨大的人口负增长惯性;第七章运用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对江浙两省196个区县市的面板数据分析了政策性因素和非政策性因素对两省总和生育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政策区别仍起作用但效果极微,导致生育率水平差异的根本性原因还在于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上的不同;第八章运用人口预测模型对江浙两省执行单独两孩生育政策后的人口总量、出生人口、人口结构及变动趋势进行了展望,预测结果显示,生育政策调整不会形成大规模出生堆积,单独两孩政策不仅无法阻止江浙两省人口趋向负增长的发展态势,也无法从根本上消除人口的结构性危机。考虑到江浙两省所呈现的超低生育率及“政策遇冷”现象,本文认为应尽快实施更为宽松的人口政策,政策的调整和完善应努力实现三个重要转换:即从计划经济指令型的人口政策向市场经济引导型的人口政策转换;从显性的人口政策向隐性的人口政策转换;从直接干预型的人口政策向间接参与型的人口政策转换。

李蓉[5](2015)在《计划生育政策执行研究 ——几个典型案例的分析》文中提出本文通过对现有的计生政策执行相关案例的收集总结,发现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分为在计生政策准备阶段存在的问题、计生政策实施阶段存在的问题、计生政策总结阶段存在的问题。利用史密斯模型工具对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深挖这些问题存在的本质原因。史密斯模型是由美国学者史密斯提出,他提出政策执行涉及到四个因素分别为:理想化的政策、执行机关、目标群体、环境因素。四个因素相互之间紧密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单独的一个因素不能影响政策执行,要找到这四个因素在计生政策执行中相互之间的联系,才能发现计生政策无法有效执行的本质原因。其本质原因为计生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三个相互对立的利益主体:1、代表公共利益的计生政策;2、执行计生政策的执行机构;3、计生政策的执行对象。这三种利益主体相互之间两两冲突组成三组利益冲突关系。正是由于利益主体之间所代表的利益不同导致主体之间的互相冲突,影响了计生政策有效执行。文中的最后一个部分提出了如何解决计生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问题,从政策自身方面、政策主体方面、政策客体方面、环境因素方面进行了一一分析,与上文提到的史密斯模型四因素相互对应。通过史密斯模型找到计生政策执行产生问题的本质原因是本论文的目的所在,只有找到问题的本质原因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不然只是泛泛空谈。本文的创新点在于首次用史密斯模型这个视角对计生政策执行进行分析,计生政策相关研究论文有很多,但是大多集中在对计生政策存在问题的研究,计生政策的发展历史的研究等等,对于计生政策执行的研究较少,而运用史密斯模型工具对计生政策执行的研究更是独此一份。当然,本文仅仅解决了计生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可能也有不可避免的片面性,并不能够真正的掌握整个计生政策。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也有一定的弊端,这些案例均为在网上收集到的资料,并不是笔者亲身经历的一手资料。但是通过史密斯模型工具对计生政策执行的分析,能够更好地了解计生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人们找到计生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本质原因,以及如何有效的避免、解决这些问题。

徐军[6](2015)在《毛泽东建国后人口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面对一穷二白、千疮百孔的新中国,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国家领导者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地进行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毛泽东清晰地意识到人口问题已成为阻碍新中国发展的因素之一,因此,他创造性地提出了计划生育的思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口思想。本文主要研究从新中国成立到毛泽东逝世(即1949年101976年9月)这一时期对毛泽东处理人口问题的思想。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分别对毛泽东建国后人口思想的来源和形成过程、主要内容以及评价等方面进行阐述。第一部分:毛泽东建国后人口思想的来源。这一部分主要分析毛泽东建国后人口思想的来源。笔者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归纳出毛泽东建国后人口思想的理论来源,并对此进行阐述。第二部分:毛泽东建国后人口思想的曲折发展。这一部分主要分析了毛泽东建国后人口思想的发展过程。笔者以毛泽东建国后人口思想的发展脉络为依据,将其分为四个阶段。第三部分:毛泽东建国后人口思想的内容。这一部分主要从人口多是基本国情、人口众多是极大好事、人口非控制不行以及提高人口素质四方面进行对毛泽东建国后人口思想进行阐述。笔者客观地展现了毛泽东建国后人口思想,其中包括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部分,也包括错误的部分。第四部分:对毛泽东建国后人口思想的正确评价。在这一部分,笔者对毛泽东的人口思想作出了客观、辩证地评价。通过分析人们对毛泽东建国后人口思想的片面认识,从而强调要辩证地理解毛泽东建国后人口思想。

贺全胜[7](2014)在《略论毛泽东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计划生育思想》文中认为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思想,不仅对当时缓解人口压力具有重大指导意义,而且为当代中国坚持以人为本,提高人口素质提供了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赖林嵩[8](2014)在《如何正确看待毛泽东的人口思想——兼谈毛泽东和马寅初的人口问题论争》文中提出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人口思想。他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两种生产"的人口原理,指出人类自身生产要和物质资料生产相适应,明确提倡节育和有计划地生育,强调采取适当措施解决人口问题,主张人的全面发展、科学进步。毛泽东和马寅初的人口问题论争,本来是一场学术讨论,但由于康生等人的利用而变为政治问题。错误批判马寅初,使我国的节制生育和计划生育工作在一段时期走了弯路,同时也压制了在人口问题上的百家争鸣,伤害了一些科学家和知识分子,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究其原因,是由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和人口发展规律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探索、深化的过程;而"错批一人,误增三亿"的说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我们必须历史地看待毛泽东和马寅初关于人口问题的论争及其影响。

李文[9](2013)在《再谈毛泽东与计划生育》文中研究表明适度人口是现代社会追求的目标。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快速增长的人口形势,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支持计划生育,并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但是从1957年毛泽东对他在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稿的反复修改以及在此前后他的一系列谈话的精神来看,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对计划生育是有保留的,至少是紧迫感不强。三年困难时期结束以后,毛泽东对计划生育转持积极态度,遵照他的指示,我国的计划生育60年代工作力度明显加大,70年代向城乡全面推开,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相当的成就。

张立方[10](2013)在《毛泽东邓小平人口观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毛泽东邓小平人口观,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和人口背景下的运用和发展。两者的立足点、思维方法和基本内涵是一致的;但两者在对我国人口问题和计划生育政策的态度及认识上存在较大的区别。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人口观,形成中国特色的人口理论和人口政策。

二、毛泽东与计划生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毛泽东与计划生育(论文提纲范文)

(1)计划生育研究的嬗变 ——20世纪60年代以来英语学界中国计划生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三、海中国计划生育研究的学术史回顾
    四、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
        (一)计划生育的提出
        (二)海外中国问题研究
        (三)研究范围和章节安排
第二章:从政策演变角度透视中国计划生育的研究
    一、西方学界兴起中国计划生育研究的原因
        (一)中国的国际影响
        (二)对中国传统与现实的兴趣
        (三)大众传媒的渲染
    二、英语学界对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演变的研究
        (一)20世纪60年代的计划生育研究
        (二)20世纪70年代的计划生育研究
        (三)20世纪80年代的计划生育研究
        (四)20世纪90年代的计划生育研究
        (五)21世纪以后的计划生育研究
    三、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计划生育研究的总结
第三章:中国计划生育政策下的生育率研究
    一、生育率变化趋势的研究
    二、计划生育和社会经济对生育率的影响
    三、综合因素对生育率的影响
    四、生育率研究的数据和资料
第四章:中国计划生育研究的区域性与地方化
    一、从沿海公社到内地省市
    二、从上级行政到地方细节
    三、从精英分子到下层民众
    四、研究视野的展望:区域史与全球史结合的趋势
第五章:性别视角下的中国计划生育研究
    一、20世纪60年代以来各个阶段的研究概况
        (一)避孕和绝育方法的研究
        (二)性别偏好、杀婴、出生性别比以及性别选择流产的研究
        (三)计划生育与妇女
    二、以性别为视角的计划生育研究范式的转变
        (一)妇女解放与救亡的叙事
        (二)强迫-抵抗叙事
        (三)挑战二元对立的叙事
    三、以性别为视角研究计划生育的意义
    四.以性别为视角研究计划生育的未来
第六章 结语
    一、英语学界的中国计划生育的研究范式的转变
    二、英语学界的中国计划生育研究的可借鉴之处
        (一)研究方法的多样化
        (二)独特的研究视角
        (三)跨学科的开展
    三、英语学界的中国计划生育研究存在的问题
        (一)研究的规范性问题
        (二)材料的可靠性问题
        (三)研究中的文化冲突问题
    四、关于计划生育研究的心得体验
        (一)档案挖掘和田野调查的结合
        (二)地方史和整体史的结合
        (三)上层政治研究和下层民众研究的结合
参考文献
    一、中文着作和论文汇编类
    二、中文论文类
    三、英文着作和论文
后记

(2)生育政治—中国现代节育运动中的权力与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1、选题背景与意义
    2、研究综述
    3、本研究尝试解答的问题
        3.1 现代节育运动中的国家调控问题
        3.2 现代节育运动中的科学调控问题
        3.3 现代节育运动调控衍生的失衡性问题
        3.4 现代生育政治中的权力与权利分配之争问题
第一章 医疗化身体:现代生育技术进步中的节育控制
    第一节 中国现代节育运动的兴起
        1、中国近代节育政治的兴起
        2、中国现代节育政治运动的演变
    第二节 现代生育技术进步中的身体权力化“规训”
        1、身体的权力敞视
        2、身体的权力检查
        3、身体的权力填充
    第三节 现代生育技术进步中的身体技术化“规训”
        1、身体的技术敞视
        2、身体的技术检查
        3、身体的技术填充
    第四节 身体的失控:现代生育技术进步中的个体化失能
        1、身体空间编排的消极接受者
        2、身体时间监控的消极服从者
        3、身体“真理”知识的积极驯服者
第二章 国家化生育:现代节育运动中的国家调控
    第一节 国家人口调控目标下的节育运动
        1、国家人口计划目标的发展历程
        2、国家人口计划目标的调控体系
        3、国家人口计划目标的指标体系
    第二节 国家优生目标调控下的节育运动
        1、国家优生工作的发展历程
        2、国家优生目标的调控体系
        3、国家优生目标的调控方式
    第三节 国家化生育调控下的计生组织体系
        1、计划生育组织体系
        2、计划生育运行方式
第三章 科学化生育:现代节育运动中的技术监控
    第一节 国家化生育调控下的医疗组织、资源与技术控制
        1、国家化生育调控下的医疗组织控制
        2、国家化生育调控下的医疗资源控制
        3、国家化生育调控下的医疗技术控制
    第二节 国家化生育调控下的社会监控体系
        1、国家化生育权力监控体系
        2、国家化生育技术监控体系
第四章 失衡性权利:生育权利的非均衡性及后果
    第一节 现代节育运动中的性别失衡问题
        1、现代节育运动中的出生人口性别失衡问题
        2、现代节育运动中的性别平等问题
        3、现代节育运动中的女性与婚姻
    第二节 现代节育运动中的民族失衡问题
        1、现代节育运动中各少数民族人口生育政策之间的失衡问题
        2、现代节育运动中各少数民族地域之间生育政策失衡问题
        3、现代节育运动中各少数民族人口增长状况之间的失衡问题
    第三节 现代节育运动中的区域失衡问题
        1、现代节育运动中的城乡失衡问题
        2、现代节育运动中的地区失衡问题
    第四节 现代节育运动中的年龄结构失衡问题
        1、人口年龄结构失衡中的城乡差异
        2、人口年龄结构失衡中的地区差异
    第五节 现代节育运动中的医疗资源失衡问题
        1、中国现代节育运动中医疗资源的城乡失衡问题
        2、中国现代节育运动中医疗资源的地区失衡问题
        3、中国现代节育运动中医疗资源的结构失衡问题
第五章 技术性失衡:现代生育技术进步中的权利之争
    第一节 现代生育技术进步中的妇女解放与奴役之争
    第二节 现代生育技术进步中的生育权与生命权之争
    第三节 现代生育技术进步中的公民平等权之争
    第四节 现代生育技术进步中的国家权力与公民自由之争
第六章 生育政治:现代国家生育权利和资源的权威性分配及其逻辑
    第一节 现代国家生育政治的内涵
        1、生育的概念
        2、政治的概念
        3、生育政治的概念与内涵
        3.1 什么人享有生育权力和权利的问题
        3.2 人们在什么时候享有生育权力和权利的问题
        3.3 人们怎么样获得生育权力和权利的问题
    第二节 现代国家生育政治中的权力与权利分配逻辑
        1、生育政治权力和权利分配的一般逻辑
        2、生育政治权力与权利分配的特殊逻辑
        3、现代国家生育政治的特征
    第三节 现代国家生育政治的逻辑演变
        1、节育运动中的国家权力干预将减弱,社会和家庭自主调控力度将增强
        2、节育运动中的消极技术干预力量将减弱,积极技术干预力量将增强
        3、个人自主生育和科学选择生育将会给节育运动带来的新的伦理和法律挑战
参考文献
致谢

(3)毛泽东:“我不是不赞成节育”(论文提纲范文)

毛泽东的“人多力量大”有特殊语境
毛泽东的“人多好”隐含着“代际更换”的考虑
批判 《新人口论》 的实质是批其资产阶级的悲观倾向,是学术论争, 没有影响计划生育的开展
毛泽东主导了中国避孕节育技术的推广
毛泽东的计划生育实践成效巨大

(4)江浙人口政策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国际社会对全球家庭计划的总结与反思
        二、全球气候变化与发达国家对人口政策的再度关注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人口发展与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
        四、中国人口政策和人口过程正在经历重要的历史转折
        五、国内外对于中国人口政策的第四次学术大讨论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性回顾中国计划生育之历史
        二、比较分析省域不同人口政策之效果
        三、研究探讨未来中国人口政策之取向
第一章 文献研究与述评
    第一节 关于人口政策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 关于人口政策的目标
    第三节 关于人口政策的研究方法
        一、人口政策的定性研究方法
        二、人口政策的定量研究方法
        三、人口政策的比较研究方法
        四、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 关于人口政策的决策机制与程序
        一、关于《公开信》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二、关于中国人口政策的决策程序
    第五节 关于人口政策的效果
        一、人口政策的经济效益论
        二、人口政策的社会成本论
        三、人口政策的国家安全论
    第六节 关于人口政策的反思
    第七节 关于人口政策的调整
        一、人口政策是否应调整?
        二、人口政策应如何调整?
    第八节 文献研究评述小结
第二章 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基本思路与创新之处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人口政策与生育政策
        二、家庭计划与计划生育
        三、总生育率与总和生育率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比较研究法
        二、文献分析法
        三、计量经济方法
        四、人口预测方法
        五、其他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思路
    第四节 创新之处
        一、基于国际经验的人口政策演进影响因素分析
        二、基于江浙两省不同人口政策的比较与效果评估
        三、江浙两省执行单独两孩政策后的人口发展模拟预测
        四、人口政策调整与优化应重视“三个转换”
第三章 人口政策演进及其影响因素:国际经验
    第一节 人口政策演进的政策学诠释
        一、人口政策的产生与发展
        二、人口政策演进中的组织及其作用
    第二节 人口政策演进的国际案例
    第三节 印度人口政策的演进过程
        一、印度人口增长趋势
        二、印度人口政策缘起
        三、印度人口政策的演进过程
    第四节 影响印度人口政策演进的因素分析
        一、殖民因素与马尔萨斯主义
        二、区域差异和城乡分割
        三、土地制度与土地关系
        四、宗教制度与传统文化
        五、识字率及受教育机会
        六、人口构成特征的影响
        七、外国政府与国际组织援助的影响
        八、政府结构和政治斗争
    第五节 人口政策演进的国际启示
        一、人口政策的制定应充分认识人口的社会性和历史性
        二、人口政策的目标取向应更全面地关注人口发展
        三、人口政策的实施应充分尊重人民的生育意愿和权利
        四、人口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应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五、人口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应充分借鉴计划生育示范项目的经验成果
        六、人口政策的制定应紧密契合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
第四章 中国人口政策演进:过程、阶段与特征
    第一节 从全球家庭计划运动看中国计划生育开端
        一、新独立国家积极参与全球家庭计划运动
        二、美国是全球家庭计划运动的始作俑者
        三、全球家庭计划运动背景下的中国计划生育
    第二节 中国人口政策的演进过程
    第三节 中国人口政策演进的阶段划分
    第四节 中国人口政策演进的基本特征
        一、中国人口政策的选择具有鲜明的政治博弈特征
        二、中国人口政策的实施具有显着的国家控制特征
        三、中国人口政策的内容具有突出的计划性特征
        四、中国人口政策的规制具有严格的强制性特征
第五章 江浙两省人口政策的形成、发展与比较
    第一节 江浙两省地理区位及人口概况
        一、江苏省地理区位与人口概况
        二、浙江省地理区位与人口概况
    第二节 地方性人口政策的形成
    第三节 江苏人口政策的发展过程
        一、1949-1954年:放任人口生育阶段
        二、1955-1961年:节制生育起步阶段
        三、1962-1970年:计划生育试点阶段
        四、1971-1978年:推行计划生育时期
        五、1979-1989年:计划生育深入发展时期
        六、1990-2005年:指标管理与法制建设时期
        七、2006-2014年:计划生育综合改革与政策微调时期
    第四节 浙江人口政策的发展过程
        一、1949-1953年:限制节育时期
        二、1954-1961年:提倡节制生育时期
        三、1962-1970年:试行计划生育时期
        四、1971-1978年:全面开展计划生育时期
        五、1979-1989年:计划生育法制化时期
        六、1990-2005年:计划生育强化时期
        七、2006-2014年:综合改革与政策微调时期
    第五节 江浙两省人口政策发展比较
        一、江浙两省人口政策形成与调整时间比较
        二、江浙两省现行生育政策内容比较
        三、江浙两省单独两孩政策实施细则比较
第六章 江浙两省人口发展现状及历史变动比较
    第一节 江浙两省人口规模及历史变动比较
        一、江浙两省人口总量与历史变动比较
        二、江浙两省人口自然变动比较
        三、江浙两省人口机械变动比较
    第二节 江浙两省人口结构及历史变动比较
        一、江浙两省性别结构及其历史变动比较
        二、江浙两省人口年龄构成及历史变动比较
        三、江浙两省人口教育构成及历史变动比较
        四、江浙两省人口城乡构成及历史变动比较
    第三节 江浙两省生育水平及历史变动比较
        一、江浙两省育龄妇女一般生育率比较
        二、江浙两省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变动比较
        三、江浙两省育龄妇女年龄别生育率变动比较
    第四节 江浙两省人口分布及人口负增长区域比较
        一、江浙两省人口密度与分布比较
        二、江浙两省常住人口负增长区域分布与比较
    第五节 江浙两省人口发展综合水平比较
        一、江浙两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比较
        二、江浙两省人口发展综合评价指数比较
        三、江浙两省人类发展指数比较
第七章 江浙人口政策效果的实证分析与比较
    第一节 理论分析
    第二节 模型构建
        一、模型描述
        二、指标和数据
    第三节 实证分析
        一、回归结果及讨论
        二、稳健性检验及其他问题
        三、结论和启示
第八章 生育政策调整与江浙两省人口展望
    第一节 单独两孩生育预测模型
        一、基本假设与数学模型
        二、基础数据
    第二节 生育政策调整对江浙两省人口发展的影响预测
        一、生育政策调整后江浙两省出生人口预测
        二、生育政策调整后江浙两省人口出生率与生育率预测
        三、生育政策调整后江浙两省人口抚养比预测
        四、生育政策调整对江浙两省各年龄组人口的影响预测
        五、生育政策调整对江浙两省各年龄组人口的影响预测
    第三节 结论与讨论
        一、基本结论
        二、相关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计划生育政策执行研究 ——几个典型案例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述评
    (三) 相关概念
    (四) 研究方法概观
    (五)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二、典型案例介绍及计生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典型案例介绍
    (二) 计生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三、公共政策执行模型
    (一) 几种典型的公共政策执行模型的介绍
    (二) 史密斯模型的解读
    (三) 史密斯模型在政策执行分析中的作用
四、在史密斯模型的视域下对影响计生政策有效执行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 政策本身因素
    (二) 政策主体因素
    (三) 政策客体因素
    (四) 环境因素
    (五) 小结
五、计生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问题纠偏
    (一) 政策自身方面
    (二) 政策主体方面
    (三) 政策客体方面
    (四) 环境因素方面:营造良好的基层执法环境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6)毛泽东建国后人口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毛泽东建国后人.思想的来源
    1.1 马克思主义人.思想
        1.1.1 马克思主义人.思想中关于人类自身生产的思想是毛泽东建国后计划生育思想的理论来源
        1.1.2 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尔萨斯人.理论的批判为毛泽东建国后“极大好事”观的提供了理论依据。
    1.2 近代中国社会名流的人.思想
        1.2.1 严复的人.思想
        1.2.2 梁启超的人.思想
        1.2.3 孙中山的人.思想
    1.3 中国传统的生育文化
    1.4 社会舆论
2 毛泽东建国后人.思想的曲折发展
    2.1 1949~1954年期间毛泽东人.思想——继承阶段
    2.2 1954~1957年期间毛泽东人.思想——创新阶段
    2.3 1958年期间毛泽东人.思想——波动阶段
    2.4 1959~1976年期间毛泽东人.思想——成熟阶段
3 毛泽东建国后人.思想的主要内容
    3.1 人.众多是一件极大好事
        3.1.1“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
        3.1.2“决不可嫌人多”
        3.1.3“六亿人.是个决定的因素”
        3.1.4“人多议论多,热气高,干劲大”
    3.2 人.非控制不行
        3.2.1 正视中国人.问题,主张实行计划生育
        3.2.2 实施计划生育需依靠政府和群众
        3.2.3 由点及面、波浪式地推行计划生育
    3.3 提高人.素质,综合治理人.问题
        3.3.1 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
        3.3.2、提高人.素质,提倡德、智、体全面发展
4 对毛泽东建国后人.思想的正确评价
    4.1 正确评价毛泽东建国后人.思想需消除片面认识
        4.1.1“毛泽东主张人.越多越好”的观点
        4.1.2“错批一人,误增三亿”的观点
        4.1.3“毛泽东是造成当今中国人.膨胀的罪魁祸首”的观点
    4.2 正确评价毛泽东建国后人.思想
        4.2.1 客观地、历史地、辩证地评价毛泽东建国后人.思想
    4.3 毛泽东建国后人.思想的历史地位
        4.3.1 毛泽东建国后人.思想中的正确部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理论。
        4.3.2 毛泽东建国后人.思想中的正确部分是邓小平人.思想的直接来源
    4.4 毛泽东建国后人.思想的历史局限性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致谢

(7)略论毛泽东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计划生育思想(论文提纲范文)

一、毛泽东五十年代计划生育的社会背景
二、毛泽东五十年代计划生育思想的主要实践
    (一)率先提出“计划生育”、“逐步达到普及计划生育”、促进经济发展的科学论断
    (二)强调正确处理人口增长与经济建设的辩证关系
    (三)坚持群众路线,制定节育计划,积极宣传节育方针,确保计划生育稳步发展
    (四)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专门机构,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和检查
三、毛泽东五十年代计划生育思想的现实启示
    (一)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积极发展生产力,繁荣经济事业是缓解人口问题的最根本路径
    (三)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依法推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美丽中国、民生中国、幸福中国

(8)如何正确看待毛泽东的人口思想——兼谈毛泽东和马寅初的人口问题论争(论文提纲范文)

一、科学地评价毛泽东的人口思想
二、客观地分析毛泽东和马寅初的人口问题论争
三、历史地看待批判马寅初造成的影响

(9)再谈毛泽东与计划生育(论文提纲范文)

(10)毛泽东邓小平人口观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 毛泽东邓小平都以我国的基本国情为立足点, 实事求是地看待人口问题
    (二) 毛泽东邓小平都运用马克思主义人口学原理辩证地认识和分析中国人口问题
    (三) 毛泽东邓小平人口观部分内容是一致的
        1. 解决人口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生产。
        2. 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解决中国的人口问题。
        3. 要提高人口质量。
    (一) 毛泽东邓小平对待我国人口问题的态度不同
    (二) 毛泽东邓小平对计划生育政策必要性的认识历程不同
    (三) 毛泽东邓小平在如何贯彻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认识上存在差异

四、毛泽东与计划生育(论文参考文献)

  • [1]计划生育研究的嬗变 ——20世纪60年代以来英语学界中国计划生育研究[D]. 刘倩文.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1)
  • [2]生育政治—中国现代节育运动中的权力与技术[D]. 周长友.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6)
  • [3]毛泽东:“我不是不赞成节育”[J]. 刘雪松. 党史博览, 2015(08)
  • [4]江浙人口政策比较研究[D]. 彭伟斌.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5(03)
  • [5]计划生育政策执行研究 ——几个典型案例的分析[D]. 李蓉. 山东大学, 2015(02)
  • [6]毛泽东建国后人口思想研究[D]. 徐军. 江西师范大学, 2015(03)
  • [7]略论毛泽东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计划生育思想[J]. 贺全胜.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4(05)
  • [8]如何正确看待毛泽东的人口思想——兼谈毛泽东和马寅初的人口问题论争[J]. 赖林嵩. 党的文献, 2014(01)
  • [9]再谈毛泽东与计划生育[J]. 李文.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6)
  • [10]毛泽东邓小平人口观比较研究[J]. 张立方.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3(10)

标签:;  ;  ;  ;  ;  

毛泽东与计划生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