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皮质旁骨肉瘤一例

股骨皮质旁骨肉瘤一例

一、股骨皮质旁骨肉瘤1例(论文文献综述)

陈婷婷,徐钢,巫娟,杨帆[1](2021)在《7例骨旁骨肉瘤的临床病理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骨旁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7例骨旁骨肉瘤进行临床资料、影像学、病理组织形态学分析,并观察其预后。结果男性2例,女性5例,年龄范围35~60岁,平均年龄45.9岁。临床多表现为上肢或下肢缓慢生长的无痛或轻微疼痛的包块,以股骨下段较多。X线显示为骨皮质表面的广基性蘑菇状肿块影。CT显示其中1例复发病例髓腔受累。组织学主要表现为大致平行排列的分化良好的骨小梁和填充于其间的梭形纤维间质伴胶原化构成。结论骨旁骨肉瘤是一种位于骨表面的低度恶性成骨性肿瘤,好发于长骨干骺端,特别是股骨下段,预后较好。骨旁骨肉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有赖于临床、影像学及病理组织学的三结合,正确的诊断及治疗可以改善或提高其预后。

孙文萍,李梅,孙贞魁,郗艳,胡丁君,袁俊清[2](2020)在《骨旁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及相关病理改变》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骨旁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及与其相关的病理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病理证实的骨旁骨肉瘤的影像及病理学资料。结果:女性21例,男性15例,年龄15~56岁,平均36岁。最常见部位为股骨远端(21例),其次为胫骨近端(4例)及肱骨近端(4例)。影像学上主要表现为紧贴骨皮质的宽基底软组织肿块(27例),肿块包绕骨皮质生长(平均值50%~55%),皮质增厚和/或破坏,骨膜反应仅1例,23例可见髓腔浸润。X线摄片(27例)和CT(27例)上肿块呈高密度为主伴局部低密度,MRI(27例)上呈低信号为主混杂信号,MR增强扫描(19例)肿块呈中度至明显强化。6例术前误诊为普通型骨肉瘤。病理提示肿瘤主要由高分化肿瘤性骨和低细胞性纤维间质组成(34例),其中4例有去分化成分。结论:骨旁骨肉瘤影像上主要表现为起源于长骨干骺端宽基底,包绕骨皮质生长的富肿瘤骨的软组织肿块,镜下主要以纤维骨性成分为主,具有一定特征性。不典型骨旁骨肉瘤需与高级别骨肉瘤鉴别。

唐雪峰[3](2019)在《Notch3促进骨肉瘤侵袭和转移的临床病理及分子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骨肉瘤是好发青少年的恶性肿瘤,预后差。该肿瘤病理特征复杂,术前活检取材局限,需要充分结合临床和影像学征象,因此长期以来其病理诊断为日常工作中的难点。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相关因素需要更多的总结和探讨。骨肉瘤的致死率高,肺转移是常见进程。采用保肢及新辅助化疗使骨肉瘤患者的预后有所改善,但30年来其生存率没有突破,处于停滞状态,迫切需要开发新的早期诊断标记物和新的治疗靶点,而针对骨肉瘤有效的治疗取决于我们对其侵袭和转移机制的认识,因此探讨骨肉瘤侵袭和转移的机制仍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Notch信号通路是重要的发育信号通路,其异常表达促进肿瘤发生。Notch信号作为关键因素参与了骨肉瘤的发生和发展。探讨Notch通路对骨肉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分子机制,不仅有助于阐明骨肉瘤侵袭和转移的分子机制,也为骨肉瘤的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提供新靶点和新策略,即Notch有望成为治疗骨肉瘤的突破口。其中Notch3的表达对骨肉瘤预后的影响、对骨肉瘤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未见报道。因此,本课题共分为以下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对70例骨肉瘤进行了临床病理学的回顾性研究,全部病例进行了组织病理学观察和EnVision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选用的抗体有Notch1、Notch2、Notch3、Notch4、Jagged1、Jagged2、DLL4、CD133、Nanog、SOX2。5例进行了电镜观察。对56例随访资料完整的病例进行了生存分析和预后相关因素统计学分析。对Notch3阳性组和阴性组病例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肺转移病例的临床病理特点。旨在明确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相关因素,及Notch3对骨肉瘤转移的影响。第二部分敲低骨肉瘤细胞系U2OS和MTH的Notch3基因表达后,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速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划痕实验和Boyden chamber侵袭实验检测迁移侵袭能力,q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其下游效应分子Hes1和侵袭转移相关蛋白水解酶MMP的表达,动物实验检测裸鼠骨肉瘤肺转移能力,旨在明确Notch3对骨肉瘤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及途径。主要实验结果及结论如下:第一部分1.临床表现:病人以青少年为主,男女比例3:2。平均年龄25.1岁,中位年龄41岁;70%(49/70例)的患者发病部位为股骨和胫骨,95.7%(67/70例)的患者就诊时处于临床ⅡⅢ期,82.9%(58/70例)的患者以疼痛为主要症状,66.1%(39/59例)的患者血碱性磷酸酶升高。2.影像学表现:87.1%(61/70例)的病例示骨质破坏,11.4%(8/70例)示髓腔累及,41.4%(29/70例)示骨皮质累及,40%(28/70例)示骨膜反应。3.组织病理学:(1)57.1%(40/70例)见浸润性生长,包括宿主骨浸润10例(髓内和/或骨皮质浸润)和软组织浸润30例。(2)70例均见恶性肉瘤性肿瘤细胞。3例肿瘤细胞异型性较小(包括2例髓内高分化骨肉瘤和1例骨旁骨肉瘤)。(3)70例均可见肉瘤细胞直接形成的肿瘤性骨样组织,粗细及数量不等。(4)本组病例中普通型骨肉瘤占88.6%。4.活检方式对诊断的影响:穿刺活检、术中冰冻、切开活检/病灶刮除/瘤段切除骨肉瘤诊断率分别为60%,58.6%和100%。5.免疫表型:受体Notch1、Notch2、Notch3、Notch4表达率分别为87.1(61/70)、33.9%(23/70)、68.6%(48/70)、91.4%(64/70)。配体Jagged1、Jagged2、DLL4表达率分别为87.1%(61/70)、84.3%(59/70)、88.6%(62/70)。干性标记CD133、Nanog、SOX2表达率分别为97.1%(68/70)、10%(7/70)、4.3%(3/70)。6.超微结构:胞浆内溶酶体、线粒体、粗面内质网丰富,并含高电子密度的物质。细胞间可见胶原纤维和羟磷灰石结晶沉积。7.治疗及生存分析:60%(42/70例)的患者接受了化疗,95.7%(67/70例)的患者进行了手术。54例有随访资料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8月,平均生存时间41.7月。1年、2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7%、66%和30%。对数秩检验(Log-rank test)分析示Enneking分期、术前化疗、Notch3表达与预后相关,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Enneking分期、术前化疗、Notch3表达是该肿瘤的独立预后因素。8.Notch3阳性与阴性病例临床特征比较:两组有无血碱性磷酸酶升高、有无转移具有统计学差异。9.肺转移病例特点:17例肺转移病例男女之比为2.4:1,平均年龄24岁,中位年龄17岁。70.6%(12/17)肿瘤细胞表达Notch3。17例中16例有随访资料,16例患者生存时间227月,中位生存时间12.5月,平均生存时间17.1月。1年、2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54.0%、22.0%和0%。结论骨肉瘤好发于青少年,男性多,疼痛为主要症状。骨质破坏为最常见的影像学征象。普通型骨肉瘤占骨肉瘤的88.6%,浸润性生长、肉瘤细胞和肿瘤性骨组织为3个重要组织学特点。Notch3的表达率为68.6%。本组病例5年生存率低。Enneking分期、术前化疗、Notch3表达是该肿瘤的预后因素。第二部分1.利用慢病毒转染敲低U2OS和MTH细胞系Notch3的表达。2.敲低Notch3的表达后,骨肉瘤细胞系U2OS和MTH的增殖速率降低,细胞周期出现G1期阻滞。3.敲低Notch3的表达后,骨肉瘤细胞系U2OS和MTH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下降。4.敲低Notch3的表达后,骨肉瘤细胞系U2OS和MTH中Hes1和MMP7的表达在mRNA和蛋白水平下降。5.利用RNA小干扰敲低Hes1的表达。6.敲低Hes1的表达后,骨肉瘤细胞系U2OS和MTH中MMP7的表达下降。7.敲低Notch3后,MTH组裸鼠肺转移率、转移灶数量下降。Notch3敲低组裸鼠转移灶中Notch3、Hes1、MMP7的mRNA降低。结论Notch3的表达促进骨肉瘤的侵袭转移,且Notch3通过下游效应因子Hes1调控侵袭转移相关蛋白MMP7而影响骨肉瘤细胞的侵袭转移。

陈春燕[4](2016)在《低级别骨肉瘤临床病理诊断及免疫和分子的辅助诊断价值》文中指出目的:1、通过对低级别骨肉瘤临床、影像及病理形态学特征的观察,探讨与骨内或骨表面其他良恶性肿瘤的鉴别。2、通过分析MDM2、CDK4及SATB2免疫标志物在低级别骨肉瘤中表达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并对部分MDM2阳性的病例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基因的扩增,探讨联合应用这3种抗体对低级别骨肉瘤尤其是低级别中央性骨肉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1、收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病理科2002年1月至2015年6月间低级别骨肉瘤47例,观察并研究其临床、影像及病理形态特征。2、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MDM2、CDK4及SATB2表达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以及它们在低级别骨肉瘤与纤维结构不良、纤维瘤病等纤维骨性/纤维性病变中表达的差异性。3、挑选部分MDM2阳性的病例,运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在分子基因水平对免疫结果进行验证。结果:1.低级别骨肉瘤发病率低,病程长,以青壮年多见,主要累及长骨。影像上低级别中央性骨肉瘤以低度恶性溶骨性改变为主,但约27.8%(5/18)的病例影像学改变与良性或中间型骨病重叠;骨旁骨肉瘤以低度恶性硬化性改变为主。组织形态上温和的瘤细胞和分化成熟的瘤骨以浸润性生长(包括髓内/皮质以及骨旁软组织浸润)为主要特征,瘤骨分布不均,结构呈明显多样性-粗细、形态、成熟程度均不等;肿瘤内高分化软骨成分易见。2.免疫酶标记MDM2和CDK4在低级别骨肉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5%和55.3%,83%的病例至少表达其中一种;低级别骨肉瘤和纤维结构不良均弥漫核阳性表达SATB2,而低级别纤维肉瘤、纤维瘤病等骨内原发的纤维性肿瘤阴性。3.8例低级别骨肉瘤均有MDM2基因的扩增,基因检测结果与免疫表达完全相符。结论:1、低级别骨肉瘤分化良好,临床、影像及形态学均与良性和中间型肿瘤有交叉重叠,病理鉴别诊断困难,术前活检诊断必须建立在三者结合的基础上。对影像上提示恶性的位于长骨表面或干骺端髓内的成骨性肿瘤,即使病理缺乏肿瘤浸润性生长的证据,也应高度警惕低级别骨肉瘤的可能;当镜下看到温和的肿瘤细胞和(或)瘤骨呈浸润性生长,即使影像倾向于良性或中间型,也高度支持低级别骨肉瘤的诊断。2、MDM2、CDK4以及SATB2的免疫标记结果受抗体来源、实验条件及标本脱钙等多种因素影响,在临床、影像和病理三结合的基础上,掌控好实验条件、减少脱钙对免疫结果的影响,免疫组化将有助于提高低级别骨肉瘤尤其是低级别中央性骨肉瘤的诊断准确率-MDM2和(或)CDK4阳性支持低级别骨肉瘤的诊断,阴性不能完全排除诊断,SATB2阴性有助于排除骨原发的纤维性肿瘤,但不包括纤维结构不良。3、对标本未脱钙、保存时间较短,同时免疫阳性的病例,应用FISH法检测肿瘤内是否存在MDM2基因的扩增,使诊断更加可靠。

纪经涛,张洪,胡永成,夏群,苗军,朱珊[5](2015)在《骨干人工假体在股骨近端恶性肿瘤切除后骨缺损重建中的初步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采用骨干人工假体对股骨近端骨干恶性肿瘤切除后结构性骨缺损进行重建的可行性。方法 2011年6月至2014年7月对7例股骨近端恶性骨肿瘤患者采用骨干人工假体置换,男3例,女4例;年龄2876岁,平均61.8岁。原发恶性骨肿瘤4例,转移癌3例。术前常规行X线、CT及MR检查,通过MRI测量瘤段骨长度及软组织侵犯范围,再根据截骨长度选择骨干人工假体配件。取股骨近端外侧直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按肿瘤切除原则充分显露术前MRI测量的瘤段骨及软组织肿瘤并截骨,扩髓后安装骨干人工假体,依次缝合各层组织。术后切除组织送病理学检查。结果手术时间45120 min,平均90 min;术中出血量200800 ml,平均400 ml。随访624个月,平均14个月。1例骨肉瘤患者术后1年因出现肺转移而死亡,3例原发恶性骨肿瘤患者术后未出现术区复发及远处转移。1例乳腺转移癌患者术前多发转移,术后行综合治疗,带瘤生存;2例乳腺转移癌患者随访期间未出现原位复发或转移。7例患者术后患肢髋关节功能均无受限。结论使用骨干人工假体对股骨近端骨干恶性肿瘤切除后结构性骨缺损进行重建,保留了邻近的髋关节及肌腱附着点,操作简单,住院时间较短,可早期负重,是一种理想的治疗股骨近端骨肿瘤的保肢手术方法 。

肖林,胡剑波,吴泽文,谭敬安[6](2015)在《12例长骨皮质旁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长骨皮质旁骨肉瘤的临床及影像表现特征,以提高对该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方法分析研究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长骨皮质旁骨肉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发生在股骨近端2例,股骨远端8例,肱骨近端及胫骨近端各1例。结果长骨皮质旁骨肉瘤X表现为紧贴骨皮质的分叶状外生肿块,4例显示肿块与骨皮质间透亮线。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内见团状及菜花状不规则高密度瘤骨影。在MRI上,肿瘤T1WI加权呈低信号,T2WI加权呈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T1WI增强扫描肿瘤的实性成分可见强化。CT、MRI均可显示肿瘤的软组织成分及对髓腔的侵犯,本组有4例髓腔受累,其中1例CT未显示。结论皮质旁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CT、MRI可清晰地显示肿瘤及其周围组织,对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张立峰,王文军,靳勇,周茂义[7](2012)在《DR和PACS影像工作站联合应用对皮质旁骨肉瘤的诊断价值》文中提出目的探讨DR和PACS影像工作站联合应用诊断皮质旁骨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皮质旁骨肉瘤的DR扫描后经PACS影像工作站处理后影像特点。结果 20例皮质旁骨肉瘤术前19例符合诊断,1例诊断为骨化性肌炎,诊断准确率95%,发病部位以膝关节周围最多见65%(13/20),多数病例为附着于干骺端骨皮质表面的宽基底蘑菇状骨样密度肿块影,肿块内可见低密度间隔,邻近骨皮质增厚,很少有骨质破坏、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结论 DR和PACS工作站联合应用可全面清晰地显示肿块的部位、大小、密度、边缘、与周围软组织的关系以及对骨皮质的侵犯的细节,诊断准确率高。

郭小明[8](2009)在《原发性骨肉瘤亚型的影像学特点》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原发性骨肉瘤亚型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对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1例原发性骨肉瘤亚型进行回顾性分析,11例均行X线检查,6例行CT检查,4例行MR检查。重点描述肿瘤的位置、骨皮质改变、髓腔内侵犯等影像学表现。结果:2例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分别位于股骨骨干和股骨远端,X线及CT显示病灶呈地图样溶骨性骨质破坏,进展性骨膜反应,骨皮质破坏,软组织肿块影明显。1例小细胞型骨肉瘤位于胫骨近端,X线显示渗透样髓内骨质破坏,临近骨皮质破坏。5例皮质旁骨肉瘤中4例位于股骨远端,1例位于胫骨近端。3例肿瘤围绕骨表面生长,2例肿瘤与骨皮质间形成透亮间隙,3例CT扫描显示肿瘤呈高密度肿块。1例骨膜骨肉瘤位于胫骨骨干,X线表现为肿瘤内钙化或骨化呈垂直状排列延伸至周围软组织肿块内。2例多发性骨肉瘤病灶见于股骨、胫骨、肱骨及骨盆,为云团状瘤骨,进展性骨膜反应,骨皮质破坏及临近软组织肿胀。结论:原发性骨肉瘤亚型的影像学特征有助于明确诊断以及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

郭小明,汪湍[9](2009)在《皮质旁骨肉瘤的影像学特征》文中认为皮质旁骨肉瘤是一种相对少见的原发性骨肿瘤,占所有良恶性骨肿瘤的1.7%,是起源于骨表面和骨膜组织的骨表面骨肉瘤之一。肿瘤为低度恶性,生长缓慢,预后较其它类型骨肉瘤好。影像学检查对肿瘤的诊断、治疗和治疗后随访复查起着关键性作用。关于皮质旁骨肉瘤影像学特征的国内外文献少见,本组收集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皮质旁骨肉瘤,结合文献分析总结其影像学特点。

张淑平,邱乾德[10](2009)在《骨肉瘤亚型影像诊断(附5种亚型23例报告)》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骨肉瘤亚型的临床、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骨肉瘤亚型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临床、影像学表现,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经临床、病理证实的5种亚型23例骨肉瘤中毛细血管扩张型11例,骨旁型7例,多形性未分化型2例,骨膜型2例,髓内高分化型1例。11例毛细血管扩张型分别位于股骨上段3例,股骨下段、胫骨下段各2例,肱骨下段、桡骨下段、第2腰椎和髋臼各1例。X线显示骨质呈囊状、膨胀性、溶骨性破坏,软组织肿块,其中1例骨质改变类似动脉瘤样骨囊肿;7例骨旁型分别位于股骨下段2例,股骨中段、股骨上段、胫骨中段、肩胛骨、下颌骨各1例。X线显示骨致密性骨块为主要表现,骨髓腔内未见异常,突起骨块与骨皮质之间见有透光带;2例多形性未分化骨肉瘤分别位于骶骨、股骨中下段。位于骶骨CT示骨质呈溶骨性破坏,有轻度膨胀,内有囊性变,有巨大的软组织肿块。位于股骨CT示骨皮质呈不规则致密性瘤骨,有长短不一的骨针伸入软组织,周围软组织肿块明显。2例骨膜型位于股骨下段和胫骨下段。CT显示骨皮质轻度破坏,骨髓腔内未见病灶,有巨大的软组织肿块,肿块密度不均;1例髓内高分化型位于肱骨中上段。X线显示骨质囊状破坏,局限清楚,髓腔扩张,骨皮质变薄。结论该5种亚型各自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有助于诊断。

二、股骨皮质旁骨肉瘤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股骨皮质旁骨肉瘤1例(论文提纲范文)

(1)7例骨旁骨肉瘤的临床病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和方法
结果
    1 临床资料
    2 影像学检查
    3 病理学检查
    4 治疗
讨论
    1 临床特点
    2 病理诊断
    3 免疫组化及分子遗传学特征
    4 鉴别诊断
    5 治疗与预后

(2)骨旁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及相关病理改变(论文提纲范文)

方法
    1.临床资料
    2.影像学检查
    3.病理组织学检查
    4.图像分析
结果
讨论

(3)Notch3促进骨肉瘤侵袭和转移的临床病理及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70例骨肉瘤临床病理分析及Notch差异表达的预后意义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敲低Notch3通过下调MMP7的表达抑制骨肉瘤侵袭和转移的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骨肉瘤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4)低级别骨肉瘤临床病理诊断及免疫和分子的辅助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第一部分 低级别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
    1.实验材料
        1.1 研究对象
        1.2 主要试剂
    2.实验方法
        2.1 制片及阅片方法
        2.1.1 制片方法
        2.1.2 阅片
        2.2 资料收集与整理
        2.2.1 临床评测
        2.2.2 影像学评测
        2.2.3 病理学诊断
        2.2.4 随访
    3.结果
        3.1 临床资料
        3.2 影像学特征
        3.3 病理形态特征
        3.3.1 大体形态
        3.3.2 镜检
        3.4 术前活检及术后病理诊断结果
        3.5 随访结果
    4.讨论
        4.1 低级别骨肉瘤的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
        4.1.1 临床特点
        4.1.2 影像学特征
        4.2 低级别骨肉瘤的组织形态学特征
        4.2.1 低级别中央性骨肉瘤与骨旁骨肉瘤组织形态学的比较
        4.2.2 低级别骨肉瘤的鉴别诊断
        4.2.2.1 低级别中央性骨肉瘤
        4.2.2.2 骨旁骨肉瘤
        4.3 低级别骨肉瘤的术前活检病理诊断应建立在临床、影像和病理三结合的基础上
        4.4 去分化低级别骨肉瘤
        4.5 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确切程度对低级别骨肉瘤患者预后的影响
第二部分 免疫组织化学MDM2、CDK4和SATB2 对低级别骨肉瘤的辅助诊断价值
    1.实验材料
        1.1 研究对象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实验仪器
    2.实验方法
        2.1 蜡块的挑选
        2.1.1 挑选富含细胞、脱钙时间尽可能短的标本
        2.1.2 挑选不同脱钙时间的标本
        2.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EnVision两步法
        2.2.1 试剂配制
        2.2.2 试验条件与操作步骤(反应环境条件 25℃±3℃)
        2.3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分析
    3.结果
        3.1 MDM2和CDK4
        3.2 经不同脱钙时间组织MDM2和CDK4的免疫表达结果
        3.3 SATB2
    4.讨论
第三部分 应用FISH法对部分MDM2阳性的低级别骨肉瘤进行基因水平的检测
    1.实验目的
    2.实验材料
        2.1 研究对象
        2.2 主要试剂
        2.3 主要实验仪器
    3.实验方法
    4.结果分析
        4.1 组织计数的要求
        4.2 实验结果的判定
        4.3 实验结果
    5.讨论
全文总结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12例长骨皮质旁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2 结 果
3 讨 论

(8)原发性骨肉瘤亚型的影像学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影像学检查
2 结果
    2.1 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
    2.2 小细胞型骨肉瘤
    2.3 皮质旁骨肉瘤
    2.4 骨膜骨肉瘤
    2.5 多发性骨肉瘤
3 讨论

(10)骨肉瘤亚型影像诊断(附5种亚型23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结 果
    2.1 部位
    2.2 软组织肿块
    2.3 骨质改变
3 讨 论
    3.1 骨肉瘤亚型分类与命名
    3.2 骨肉瘤5种亚型临床、病理、影像学特征
        3.2.1 临床表现
        3.2.2 病理学特征
        3.2.3 影像表现

四、股骨皮质旁骨肉瘤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7例骨旁骨肉瘤的临床病理分析[J]. 陈婷婷,徐钢,巫娟,杨帆.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21
  • [2]骨旁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及相关病理改变[J]. 孙文萍,李梅,孙贞魁,郗艳,胡丁君,袁俊清.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20(03)
  • [3]Notch3促进骨肉瘤侵袭和转移的临床病理及分子机制研究[D]. 唐雪峰.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19(03)
  • [4]低级别骨肉瘤临床病理诊断及免疫和分子的辅助诊断价值[D]. 陈春燕.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1)
  • [5]骨干人工假体在股骨近端恶性肿瘤切除后骨缺损重建中的初步应用[J]. 纪经涛,张洪,胡永成,夏群,苗军,朱珊. 中华骨科杂志, 2015(03)
  • [6]12例长骨皮质旁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分析[J]. 肖林,胡剑波,吴泽文,谭敬安.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5(02)
  • [7]DR和PACS影像工作站联合应用对皮质旁骨肉瘤的诊断价值[J]. 张立峰,王文军,靳勇,周茂义. 哈尔滨医药, 2012(06)
  • [8]原发性骨肉瘤亚型的影像学特点[J]. 郭小明. 实用医学杂志, 2009(20)
  • [9]皮质旁骨肉瘤的影像学特征[J]. 郭小明,汪湍. 新疆医学, 2009(10)
  • [10]骨肉瘤亚型影像诊断(附5种亚型23例报告)[J]. 张淑平,邱乾德. 实用肿瘤杂志, 2009(04)

标签:;  ;  ;  ;  ;  

股骨皮质旁骨肉瘤一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