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光法测定绿药膏中盐酸林可霉素的含量

旋光法测定绿药膏中盐酸林可霉素的含量

一、旋光法测定绿药膏的盐酸林可霉素含量(论文文献综述)

胡楠,裴科,秦楠[1](2020)在《HPLC法对林可霉素利多卡因凝胶中二组分及有关物质的含量测定》文中指出目的:建立林可霉素利多卡因凝胶中的二组分及有关物质测定方法。方法:Agilent 1260 Infinity高效液相色谱仪,0.05 M硼砂-0.01%三氟乙酸-水:甲醇:乙腈(70∶10∶20),检测波长210 nm,流速1.0 mL/min,柱温40℃,进样量10μL,洗脱时间30 min。结果:林可霉素利多卡因凝胶中的主峰与杂峰分离度均大于1.5,林可霉素、利多卡因、2,6-二甲基苯胺的定量限分别为80 ppb、40 ppb、40 ppb,且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n=6,R2>0.999),RSD分别为1.3%、1.1%、1.3%。结论:该测定方法专属性较好,灵敏度较高,能同时有效测定林可霉素利多卡因凝胶中的两个主要成分和有关物质。

牟建平,滕宝霞,何小英,顾海燕,朱玲,贺晓文[2](2020)在《林可霉素利多卡因凝胶的质量评价》文中认为目的评价林可霉素利多卡因凝胶的质量现状并分析存在问题。方法按照2018年评价性抽验计划总体要求,采用法定检验方法进行样品检验,并结合探索性研究进行统计分析,对林可霉素利多卡因凝胶的质量现状进行评价。结果共抽取样品214批次,按国家标准检验不合格率为0.5%。探索性研究显示个别生产企业盐酸利多卡因的含量较低,部分生产企业防腐剂使用过量,个别生产企业处方中未添加防腐剂。结论林可霉素利多卡因凝胶法定检验合格率较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建议企业对处方的抑菌效力进行评价,加强工艺控制,建议进一步完善质量标准,加强监管。

欧阳晓玫,牟建平,滕宝霞,贺晓文[3](2019)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林可霉素利多卡因凝胶中盐酸利多卡因含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林可霉素利多卡因凝胶中盐酸利多卡因含量的方法.优化后的试验条件如下:色谱柱为Agilent 5 Tc-C18(2)(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0.05 mol/L硼砂溶液(pH=6.0)-甲醇-乙腈(体积比为68∶19∶13),紫外检测波长为214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进样量20μL.试验结果表明:利多卡因的线性范围为40.1~240.6μg/mL(r=0.999 4),加样回收率为97.6%.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可用于制剂中盐酸利多卡因的质量控制.

叶兆伟,吴海港,刘锦妮,李尽哲[4](2016)在《林可霉素制剂中林可霉素含量测定方法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林可霉素对革兰氏阳性球菌有较好抑制作用,主要是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目前对林可霉素含量的检测方法有多种,本文主要通过查阅国内近期文献,归纳总结了不同林可霉素制剂中林可霉素的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为其质量评价和体内药动学过程的研究提供依据,并为林可霉素含量测定方法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文献依据和分析思路。

简淑娟,翁雪萍,林暖丹[5](2013)在《快速筛查祛痘化妆品中林可霉素类抗菌药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建立快速筛查(快筛)祛痘化妆品中非法添加林可霉素类抗菌药物的方法。方法用快筛显色法检测样品中林可霉素类抗菌药物含量,对提取溶剂、提取时间等进行考察,并将阳性结果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陈列检测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HPLC-DAD/HPLC-MS)确认。结果 113批样品中可能添加克林霉素或林可霉素40批,假阳性6批,真阴性67批。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经济实用,可作为祛痘化妆品中非法添加林可霉素类抗菌药物样品的筛查方法。

朱盈蕊[6](2012)在《动物性食品中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种合成抗菌药物,因其抗菌活性强、抗菌谱广、药物动力学特征好,广泛应用于动物疾病防治,特别是其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氟喹诺酮。由于对该类药物的滥用以及使用后未严格实行休药期制度,导致其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超标,人们长期食用残留超标的这类食品,就会对人体造成一系列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因此对该类药物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检测很有意义。本研究选取鸡肝、猪肝等动物肝脏为原料,样品经固相萃取,采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动物肝脏中残留的甲磺酸达氟沙星、盐酸二氟沙星,结果如下:1.在碱性介质中,甲磺酸达氟沙星对鲁米诺-高碘酸钾化学发光体系的发光强度有增敏作用,样品通过固相萃取柱分离后,在与标准曲线完全相同的条件下采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对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氢氧化钠浓度为0.40mol/L、鲁米诺浓度为1.0×10-3mol/L、高碘酸钾浓度为1.0×10-4mol/L,甲磺酸达氟沙星浓度负对数在4.53×10-62.27×10-3mg/mL实验范围内与体系相对化学发光强度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76×10-6mg/m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9%(n=11)。用于动物肝脏中甲磺酸达氟沙星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69.00%97.50%。2.碱性条件下,盐酸二氟沙星对鲁米诺-过氧化氢化学发光反应体系有抑制作用,样品经初步提取以及固相萃取柱净化,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仪测定。结果表明,氢氧化钠浓度为0.10mol/L、鲁米诺浓度为7.0×10-4mol/L、过氧化氢浓度为0.20mol/L,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盐酸二氟沙星浓度在1.00×10-91.00×10-5mg/mL实验范围内,质量浓度的负对数与体系的相对化学发光强度呈良好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4.07×10-9mg/m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93%(n=11),用于动物肝脏中盐酸二氟沙星残留的检测,加标回收率为52.50%78.63%。本实验通过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建立检测动物性食品中甲磺酸达氟沙星、盐酸二氟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痕量分析方法,为保证动物性产品的安全提供一种快速、简便的检测新技术,从而更好的保证人们的食品安全。

帅睿[7](2009)在《清肝健脾、活血解毒法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寻常痤疮是临床常见的多发性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发生在青春期,发病率很高,易反复发作,可持续多年,严重者可留有疤痕及色素沉着,损坏患者容颜、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现代医学认为寻常痤疮是一种多因素的皮肤病,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主要与内分泌失调(尤其是雄性激素)、毛囊皮脂腺导管异常角化、微生物感染以及免疫、炎症等因素有关。目前治疗方法较多,目前西医主要使用雄激素拮抗剂、抗生素、维甲酸类药物等治疗该病,有一定疗效,但是也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患者往往求助中医治疗。中医通过全身调理治疗痤疮效果明显,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因此,探索安全、有效的治疗痤疮的中药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本论文主要包括文献综述和临床研究两部分。文献综述共两篇:第一篇为中医学对痤疮的认识、治疗和研究概况,包括了中医古代文献对痤疮的论述,近现代名老中医对痤疮的辨证论治及治疗用药特点,以及近十年来中医对痤疮的研究进展。第二篇为近十年来现代医学对痤疮的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制、治疗方法的研究概况。临床研究:清肝健脾、活血解毒法对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中医药是治疗痤疮的有效途径,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临床中观察到痤疮患者多工作学习紧张,且多有情绪急燥、心烦易怒、口苦咽干等肝火炽盛之症,且多喜食肥甘厚味以及辛燥之品,皮疹由情志不调及饮食不节而致内热蕴积而成。辨证应属肝旺辱脾,脾失健运,水湿不化,湿从内生;肝郁化火,肝火与脾湿聚结化毒,郁滞血脉,发于肌肤而生疹。根据以上理论,导师以清肝健脾、活血解毒法治疗寻常型痤疮肝郁脾虚证。诸药合用使木气冲和调达,脾复健运,血脉通畅,气血平和而病自愈。通过中药辨证施治不但治愈皮疹,而且改善了全身症状,调节了阴阳平衡,使之疗效持久。本次研究治疗组采用清肝健脾、活血解毒法,治疗病人37例,有效率81.08%;对照组采用清热泻火、活血解毒法,治疗病人31例,有效率45.16%,经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有明显差异(P<0.05),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研究。

舒冰,方焱,肖明,张善堂[8](2008)在《1%盐酸林可霉素乳膏的制备及质量控制》文中认为目的:制备盐酸林可霉素乳膏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水包油基质制备乳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林可霉素的含量;色谱柱:Hyper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磷酸缓冲液(pH=6.8)-甲醇(40∶60);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14 nm;柱温:30℃。结果:制剂各项检查均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相关规定;盐酸林可霉素的线性范围为0.240 2~0.560 6 mg·ml-1(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9.7%。结论:本制剂制备工艺简便,控制方法快速、准确。

赵明[9](2008)在《蜂蜜中林可霉素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文中认为林可霉素属于林可胺类抗生素,能有效的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广泛应用于蜂业生产中,对蜜蜂美洲幼虫腐臭病(AFB)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为保障消费者安全,控制林可霉素在蜂产品中的残留,迫切需要建立一种灵敏、高效的林可霉素药物残留检测技术。基于此,本文建立了可用于蜂蜜中林可霉素残留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HPLC/UV)法和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LC-ESI-MS/MS)法。1.蜂蜜中林可霉素残留HPLC/UV检测方法的建立建立了林可霉素在蜂蜜中残留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HPLC/UV)法。样品经提取净化、反相液相色谱分离,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进行检测。检测波长为204nm,流动相为硼砂缓冲液(pH5.0):甲醇:乙腈=70:26:4(V/V),流速1.0mL/mim进样量为20μL。用AgilentHypersil BDS-C18250mm×4.6mm色谱柱分离检测,在优化的色谱分离条件下,林可霉素色谱行为良好,药物的保留时间在6.9min。在1.0~20μg·mL-1线性范围内,峰面积与添加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993)。在2.5、5.0、10.0μg·g-13个添加水平,林可霉素的平均回收率范围为93.02±1.22%,日内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58%,日间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49%,最低检测限75ng·g-1。2.蜂蜜中林可霉素残留LC-ESI-MS/MS检测方法的建立建立了蜂蜜中林可霉素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HPLC-ESI-MS/MS)检测方法。样品经固相萃取提取净化、液相色谱分离后进行质谱分析,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下进行特征母离子、子离子对信号采集。根据保留时间、母离子和两个特征子离子信息行定性分析,以离子峰度最强的基峰离子m/z126进行定量。在1.0~20ng·mL-1线性范围内,峰强度与添加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96)。在2.5、5.0、10.0ng·g-13个添加水平,林可霉素的平均回收率范围为95.1±3.3%,日内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3%,日间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8.5%,最低检测限0.1ng·g-1。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报道的两种用于蜂蜜中林可霉素残留检测的方法,灵敏度高、精密度好,达到了林可霉素残留分析的要求。方法的建立将为林可霉素的残留检测提供新方法,并对监控其在蜂产品中的残留,保障和维护人们的健康,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陈丽,冯建文,谭宝玲[10](2007)在《HPLC法检测饲料中林可霉素的含量》文中认为利用HPLC法检测饲料中林可霉素的含量。采用C18色谱柱(150mm×4.6mm,5μm),以乙腈-水-三乙胺(10∶90∶0.3,磷酸调pH值至3.5)为流动相,流速为1mL·min-1,波长214nm。线性回归方程为Y=1.8055X+6.2055(R2=0.9994),林可霉素在浓度为50~500μg/mL范围内的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99.27%,RSD%为0.60。

二、旋光法测定绿药膏的盐酸林可霉素含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旋光法测定绿药膏的盐酸林可霉素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HPLC法对林可霉素利多卡因凝胶中二组分及有关物质的含量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和试剂
    1.1 仪器:
    1.2 试剂: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2.2 溶液的配制
        2.2.1 对照品溶液储备液:
        2.2.2 对照品混合溶液:
        2.2.3 林可霉素和利多卡因对照品溶液:
        2.2.4 供试品溶液:
    2.3 系统适用性试验:
    2.4 稳定性试验:
    2.5 精密度试验:
    2.6检测限和定量限:
    2.7 杂质线性及范围:
    2.8 回收率试验:
    2.9 样品的含量及有关物质检测:
3 讨论
    3.1 流动相的选择:
    3.2 检测波长的选择:
    3.3 色谱柱和柱温的选择:

(2)林可霉素利多卡因凝胶的质量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药
2 方法
    2.1 法定检验
    2.2 探索性研究
        2.2.1 盐酸利多卡因含量测定
        2.2.2 林可霉素B
        2.2.3 2,6-二甲基苯胺
        2.2.4 微生物限度和抑菌剂[5]
        (1)微生物限度检查:
        (2)抑菌剂使用考察:
3 结果与讨论
    3.1 法定检验结果
    3.2 探索性研究结果
        3.2.1 盐酸利多卡因
        3.2.2 林可霉素B
        3.2.3 2,6-二甲基苯胺
        3.2.4 微生物限度和抑菌剂
        (1)计数检查方法:
        (2)控制菌检查方法:
4 结论

(3)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林可霉素利多卡因凝胶中盐酸利多卡因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1.2 色谱条件
    1.3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1.4 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2 结果与讨论
    2.1 流动相的选择
    2.2 系统适用性试验
    2.3 重复性
    2.4 线性关系
    2.5 精密度试验
    2.6 回收率试验
    2.7 盐酸利多卡因含量测定
3 结论

(4)林可霉素制剂中林可霉素含量测定方法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色谱法
    1.1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1.2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1.3 薄层色谱法(TLC)
    1.4 气相色谱法(GC)
2 质谱法
    2.1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
    2.2 液相色谱/大气压化学电离/离子阱质谱技术(HPLC/APCI/MS/MS)
3 光谱法
    3.1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
    3.2 旋光法
    3.3 紫外分光光度法(UV)
4 小结

(6)动物性食品中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喹诺酮类药物的概述
        1.1.1 喹诺酮类药物的分类
        1.1.2 喹诺酮类药物的理化性质
        1.1.3 喹诺酮类药物的药理学
        1.1.4 喹诺酮类药物的残留毒性作用
        1.1.5 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现状
        1.1.6 喹诺酮类药物的残留限量
    1.2 喹诺酮类药物的残留检测技术
        1.2.1 微生物法
        1.2.2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1.2.3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
        1.2.4 毛细管电泳法(CE)
        1.2.5 免疫分析法(ELISA)
        1.2.6 紫外分析法
    1.3 化学发光分析法
        1.3.1 化学发光的基本理论
        1.3.2 化学发光的主要体系及其应用
        1.3.3 化学发光分析仪
        1.3.4 化学发光新技术
2 引言
    2.1 课题选择的目的和意义
    2.2 课题研究的内容
    2.3 课题研究的目标
3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动物肝脏中的甲磺酸达氟沙星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材料与试剂
        3.2.2 仪器与设备
        3.2.3 溶液的配制
        3.2.4 方法
    3.3 测定条件的选择
        3.3.1 化学发光仪工作参数的设定
        3.3.2 反应介质的影响
        3.3.3 鲁米诺溶液的影响
        3.3.4 高碘酸钾浓度的选择
        3.3.5 洗脱液用量的确定
    3.4 结果与讨论
        3.4.1 标准曲线、检测限和相关系数
        3.4.2 干扰实验
        3.4.3 样品结果与回收率
        3.4.4 结论
4 固相萃取-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动物肝脏中的盐酸二氟沙星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材料与试剂
        4.2.2 仪器与设备
        4.2.3 溶液的配制
        4.2.4 方法
    4.3 测定条件的选择
        4.3.1 化学发光仪工作参数的设定
        4.3.2 反应介质及其浓度的选择
        4.3.3 鲁米诺浓度的选择
        4.3.4 试剂混合方法和放置时间的影响
        4.3.5 过氧化氢浓度的选择
        4.3.6 洗脱液用量的确定
    4.4 结果与讨论
        4.4.1 相关系数、检测限和定量限
        4.4.2 干扰实验
        4.4.3 测定结果和回收率
        4.4.4 结论
5 创新之处
6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Abstract

(7)清肝健脾、活血解毒法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学对痤疮的研究概况
        1 古代文献对痤疮的论述
        2 现代中医对痤疮的认识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痤疮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流行病学情况
        2 病因及发病因素
        3 临床分级
        4 痤疮的治疗
        5 调护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清肝健脾、活血解毒法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资料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诊断及分级标准
        3 病例选择标准
        4.病例的脱落和剔除
        5 研究方法
        6 疗效判定标准
        7 统计学处理
    研究结果及分析
        1 一般情况比较
        2.临床疗效比较
    讨论
        1 病例特点分析
        2 疗效分析
    参考文献
病例报告表
致谢
个人简历

(9)蜂蜜中林可霉素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1.我国目前蜂产品中抗菌药物残留的现状及危害
        1.1 抗菌药物的残留现状
        1.2 抗菌药物残留的危害
        1.3 抗菌药物残留的原因
    2.蜂产品中抗菌药物残留常用检测方法
        2.1 微生物检测法
        2.2 免疫分析法
        2.3 理化检测法
    3.林可霉素概况
        3.1 林可霉素的简介
        3.2 林可霉素的不良反应
        3.3 林可霉素的残留现状
        3.4 国内外林可霉素残留的研究现状
引言
1、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2.1 试液配制
        1.2.2 林可霉素的HPLC分离条件的确立
        1.2.3 LC/MS/MS条件的建立
        1.2.4 样品前处理条件的建立
        1.2.5 样品的检测
2、结果与分析
    2.1 林可霉素色谱分离条件的优化
    2.2 样品前处理条件的优化
    2.3.林可霉素残留HPLC检测方法的建立
        2.3.1 林可霉素的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
        2.3.2 回收率及色谱图
        2.3.3 精密度
        2.3.4 检测限
    2.4.林可霉素残留LC/MS/MS检测方法的建立
        2.4.1 林可霉素的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
        2.4.2 回收率及色谱图
        2.4.3 精密度
        2.4.4 检测限
    2.5 林可霉素残留样品的检测
3、讨论
    3.1 HPLC检测方法的选择
        3.1.1 紫外检测波长的选择
        3.1.2 HPLC流动相的选择
        3.1.3 HPLC流速的影响
    3.2 LC/MS/MS方法的选择
        3.2.1 母离子及子离子的确定
        3.2.2 多反应检测模式(MRM)参数的优化
        3.2.3 LC/MS/MS流动相的选择
    3.3 样品的前处理
        3.3.1 提取液的选择
        3.3.2 净化条件的选择
    3.4 方法的回收率、灵敏度和精密度
        3.4.1 回收率
        3.4.2 灵敏度和精密度
4、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四、旋光法测定绿药膏的盐酸林可霉素含量(论文参考文献)

  • [1]HPLC法对林可霉素利多卡因凝胶中二组分及有关物质的含量测定[J]. 胡楠,裴科,秦楠. 北方药学, 2020(03)
  • [2]林可霉素利多卡因凝胶的质量评价[J]. 牟建平,滕宝霞,何小英,顾海燕,朱玲,贺晓文.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0(01)
  • [3]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林可霉素利多卡因凝胶中盐酸利多卡因含量[J]. 欧阳晓玫,牟建平,滕宝霞,贺晓文.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2019(01)
  • [4]林可霉素制剂中林可霉素含量测定方法研究进展[J]. 叶兆伟,吴海港,刘锦妮,李尽哲.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16(02)
  • [5]快速筛查祛痘化妆品中林可霉素类抗菌药物[J]. 简淑娟,翁雪萍,林暖丹. 医药导报, 2013(05)
  • [6]动物性食品中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研究[D]. 朱盈蕊. 河南农业大学, 2012(04)
  • [7]清肝健脾、活血解毒法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观察[D]. 帅睿.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9(10)
  • [8]1%盐酸林可霉素乳膏的制备及质量控制[J]. 舒冰,方焱,肖明,张善堂. 中国药师, 2008(09)
  • [9]蜂蜜中林可霉素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D]. 赵明. 安徽农业大学, 2008(09)
  • [10]HPLC法检测饲料中林可霉素的含量[J]. 陈丽,冯建文,谭宝玲. 江西饲料, 2007(02)

标签:;  ;  ;  ;  ;  

旋光法测定绿药膏中盐酸林可霉素的含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