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南北中轴线

北京市南北中轴线

一、北京城的南北中轴线(论文文献综述)

艾君[1](2021)在《探析老北京人常说的“龙脉”——中轴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提起古老北京城的中轴线,总有说不完的民俗事象,总有讲不尽的文化故事。那么,何为北京中轴线?其实,北京中轴线就是指北京自元大都、明清北京城以来北京城东西对称布局建筑物的对称轴,是一条从永定门到钟鼓楼、长约7.8公里、纵贯城市核心地带的南北轴线,是世界上现存最长、最完整的古代城市的中轴线。北京中轴线汇集了北京城建筑的精髓,见证这座古都的历史变迁……

解正卿[2](2021)在《基于城市设计分析方法的首都城市中轴线特色比较研究》文中提出首都城市中轴线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城市,首都的中轴线空间通常是在一个国家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形成的,因此其轴线空间反映了这个国家的规划设计理念,中轴线被赋予了历史文化层面的意义和政治经济层面的意义,是一个国家的典型标志。北京和华盛顿中轴线都通过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手法布置大量空间节点,营造出气势恢宏的空间结构。两个城市的中轴线都经历了形成——发展——破坏——复兴的过程。国内外学者在中轴线历史演变方面关注较多,但是关于首都城市中轴线的比对特征研究较少,对中轴线的规划设计方法也少有系统性地研究。本文首先对城市设计的方法进行了梳理总结,将物质形体分析法推演到城市中轴线空间的设计中。重点选取了北京中轴线正阳门至景山段,华盛顿中轴线国会大厦至林肯纪念堂段,具体采用视觉秩序法、图形背景分析法和关联耦合法对中轴线的规划设计特色进行研究。在二至四章,通过视觉分析法得出了从正阳门至乾清门前广场,一共十座建筑和广场的空间内聚性、空间特征以及人视角下的秩序感受;通过图形——背景分析法对北京和华盛顿中轴线的空间肌理进行了研究。北京中轴线从封闭的、强烈的秩序化转为开放的;华盛顿中轴线从开放的、不确定与灵活性布局转为有空间围合的;通过关联耦合法分析北京中轴线上重要建筑的尺度比例关系,得出1、√2与√3/2这三个关联变量,将其推演到轴线空间上进行论证。同理,也得出了华盛顿城市中轴线和轴线上重要建筑的尺度比例关系。最后,文本针对中轴线规划设计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北京城的中轴线是世界级的历史文化遗产,南北中轴线和东西轴线所构建的十字构架,是世界绝无仅有的城市空间格局。北京和华盛顿都是在结合本国历史文脉和城市肌理的前提下进行了中轴线的规划设计。这对我们未来的城市设计有深远意义,一旦传统肌理消失,无论仿制多少优秀外来文化都难以弥补首都城市中轴线的特色风貌。

柳彤[3](2021)在《匠意天成——明代北京城中轴线叙说》文中指出今天的北京城,实际上是明北京城的总体格局。明代北京城市建设中最突出的成就,是以紫禁城为中心的向心式格局和自永定门到钟楼长7.8公里的城市中轴线。这一中轴线比较全面地体现了明王朝的政治价值、伦理价值和审美价值。这条至今保存完整的中轴线,也是形成北京特有的城市魅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邱华栋[4](2020)在《北京传(下)》文中研究指明第七章:清京师八旗内城与民人外城清朝的北京以及附近地区,从行政区划上来说,分为京师、顺天府和京县三个层次。京师是首都的意思,指的就是北京城区,从外向内,包括了近郊、外城、内城、皇城和宫城,一圈套一圈。顺天府,在清代管辖有二十四个州县。首先下辖了两个京县,也就是直辖县,这两个县的地位比一般的县要高,分别是大兴和宛平,大兴在东,宛平在西。其余

邱华栋[5](2020)在《北京传(上)》文中研究指明序章:中国尊的了望北京第一高楼2019年,在北京东三环中央商务区的核心区中,矗立起一座挺拔伟岸的建筑,从北京城的多个角度望过去,都能看见它,而它也在了望着你。这就是中信集团的新大厦,俗称"中国尊",在当前全世界最高的十座建筑中,位列第八。它高达528米,地上有108层,地下有8层。2019年大厦全面竣工,中信集团验收后入驻此楼,中信银行、阿里巴巴集团也跟着入驻。"中国尊"

田长丰,牛雄,杨秋生[6](2020)在《北京城的变与不变:都城营建的文化基因实证研究》文中指出在彰显文化自信、建设美丽中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新时代向往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文化自信需要发挥历史上优秀城市设计智慧的引领作用,将其融入当下城市规划和遗产保护工作。将文化基因作为一个新视角,通过对北京城的谱系考证和技术分析,论证了城市空间文化基因作为一种隐而不显的中介力量不仅影响了古代北京都城营建,而且在今日的实践中或多或少都有着文化基因思想的表达。

阙维民[7](2018)在《“北京中轴线”项目申遗有悖于世界遗产精神》文中提出"北京中轴线"项目于2013年入录UNESCO世界遗产预备名录,其实质性的遗产内容,实为物质形态的明清北京城南北中心带历史建筑群,而名称却为非物质形态的明清北京紫禁城中轴线及其南北延伸线,混淆了项目的物质与非物质之文化遗产性质,名实不符。以包含紫禁城与天坛两项世界遗产地的方式再另项申遗,是对紫禁城中轴线遗产价值的否定。该项目申遗的论据有三:梁思成先生赞誉的明清北京"南北中轴线"、中国古代都城营建的"中轴线"方法、朱熹的冀都"天地中间"论。但"南北中轴线"的物质遗产内容与"北京中轴线"项目大相径庭;都城营建的"中轴线"方法,未见载于中国典籍(包括《周礼·考工记》);而"天地中间"论,纯属牵强附会之论。明清北京城(1553-1911)是一座城郭不"中规矩"、道路不"中准绳"的都城。实际量测的"北京中轴线",其位置未居明清北京城东西之中、与子午线不平行且交叉成夹角、建筑红线宽度各段不一、非直线而呈三折线。该项目的历史年代划界不清、历史发展脉络阐述不全,回避了历史发展过程中所遭受过的负面影响事件。总之,"北京中轴线"项目有悖于世界遗产精神的可信性、均衡性、真实性与完整性。为了维护中国作为世界遗产大国的国际形象,建议将其从UNESCO世界遗产预备名录中撤回。

朱士光[8](2018)在《关于建设国家文化中心的几点见解》文中提出作为一国都城,除是国家政治中心外,也必是国家之文化中心,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北京作为新中国首都,近70年来在建设成为共和国文化中心方面成绩斐然,但也有不足。北京建设国家文化中心应从四方面着手:一是进一步强化北京城之南北中轴线作为城市"主心骨"的作用;二是补建一些具有国家文化内涵的建筑与机构;三是进一步增加作为全国性文化设施之建筑物所包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四是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中也要加强国家文化中心建设内涵,以与北京主城区相互呼应,相得益彰。

王贵祥[9](2015)在《中国古代都城演进探析》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古代都城的发展中,有几个基本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演变十分引人注目。包括宫殿、市坊、园苑与寺庙在内的这几个部分,成为中国古代都城中的基本构成要素。中国古代都城的演进史,正可体现在这几个部分的消长、更新、融汇与变化上。本文不揣浅陋,拟就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作一点初步的探讨,以就正于识者。一、宫殿区的日渐缩小—宫城位置的日益重要宫殿部分在中国古代都城中往往独立成为一个小城,又称宫城。古代都城中的宫城,大约

朱涛[10](2013)在《阅读梁思成之八 “梁陈方案”:两部国都史的总结与终结》文中研究表明通过一批新史料的发掘,文章力求还原1950年梁思成和陈占祥共同提出《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梁陈方案")的历史语境,论证该方案汇聚了中国两条国都规划史的线索:19371949年问的北京"西郊新市区"和1928—1949年的南京中央政治区的规划史。文章还简要分析了它未能被当权者全盘采纳的原因,以及它与今日北京城市状况的关系。

二、北京城的南北中轴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北京城的南北中轴线(论文提纲范文)

(1)探析老北京人常说的“龙脉”——中轴线(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轴线的历史追源
二、中轴线的设计探寻
三、串起古今北京文化之脉
四、中轴线的文化精髓

(2)基于城市设计分析方法的首都城市中轴线特色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问题提出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范围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范围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轴线、首都城市中轴线的研究
        1.4.2 规划设计方法的研究
    1.5 技术路线图
2 基于“视觉秩序”的中轴线规划设计比较分析
    2.1 视觉秩序分析法的概念
    2.2 序列和尺度秩序的中轴线规划设计
        2.2.1 街道与广场的高宽比分析法
        2.2.2 北京中轴线的尺度秩序
        2.2.3 华盛顿中轴线尺度秩序
    2.3 空间和形态秩序的中轴线规划设计
        2.3.1 空间形态的生长方式
        2.3.2 北京中轴线的形态秩序
        2.3.3 华盛顿中轴线的形态秩序
3 基于“图形——背景分析”的中轴线规划设计比较分析
    3.1 图底分析法
    3.2 中轴线上空间肌理的图底分析
        3.2.1 城市空间肌理
        3.2.2 北京中轴线的空间肌理
        3.2.3 华盛顿中轴线的空间肌理
    3.3 中轴线上积极与消极空间的图底分析
        3.3.1 积极空间与消极空间
        3.3.2 北京中轴线上的外部空间
        3.3.3 华盛顿中轴线上的外部空间
4 基于“关联耦合法”的中轴线规划设计比较分析
    4.1 关联偶合法与虚体性关联变量
    4.2 中轴线标志建筑的构图比例
        4.2.1 构图比例关系
        4.2.2 北京中轴线标志建筑的构图比例
        4.2.3 华盛顿中轴线标志建筑的构图比例
    4.3 中轴线规划设计的构图比例
        4.3.1 北京中轴线规划设计的构图比例
        4.3.2 华盛顿中轴线规划设计的构图比例
5 结论
    5.1 城市中轴线规划设计方法的结论
    5.2 基于三种分析方法的结论
        5.2.1 视觉秩序法的分析结论
        5.2.2 图形背景法的分析结论
        5.2.3 关联偶合法的分析结论
    5.3 中轴线规划设计的策略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图录与表录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匠意天成——明代北京城中轴线叙说(论文提纲范文)

一古代都城中轴线布局概况
二明代北京城中轴线的确立
    (一)明北京城中心点的改变
    (二)明北京城中轴线长度的改变
三明代北京城中轴线布局特色
四明代北京城中轴线的文化内涵
    (一)政治上突出皇权至上
    (二)伦理上遵循礼制规范
    (三)审美上讲求对称和谐,起伏律动
五结语

(4)北京传(下)(论文提纲范文)

第七章:清京师
    八旗内城与民人外城
    宫城皇城大城
    三山五园
副章:恭王府与东交民巷
    恭王府花园
    东交民巷
第八章:民国北平市
    “北洋”北京
    市民公园
    文化中心
    日据时期
    北平北京
    老舍
副章:正阳门火车站和老舍
    正阳门火车站
第九章:新中国首都
    新首都的空间变化
    天安门广场的改造
    居民区的时空演变
    北京城的代表色
副章:“梁陈方案”与“国庆十大建筑”
    “梁陈方案”
    “国庆十大建筑”
第十章:国际化大都市
    同心圆:六环大都市
    金融街一瞥
    立体交通网
    奥林匹克中心区
    南来的水
副章:长安街与北京天际线
    长安街
    北京天际线
第十一章:未来之城
    京津冀区域大空间构想
    雄安新区远景
    世界城市之梦
副章:城市副中心与北京新机场
    北京城市副中心
    北京新机场
终章:智慧北京
    智慧城市
    比特之城
    智慧北京

(5)北京传(上)(论文提纲范文)

序章:中国尊的了望
    北京第一高楼
    走近“中国尊”
    不断拔高的摩天大厦
    “中国尊”的了望
第一章:蓟城与燕都
    都城的诞生
    北京城溯源
    燕国的故事
    白云千载城邑在
副章:董家林与永定河
    董家林遗址
    永定河
第二章:唐幽州城
    幽州诗篇
    幽州重镇
    幽州空间
    幽州风云
    副章:潭柘寺的守望
        僧人的背影
        造访潭柘寺
第三章:辽南京城
    辽五京制
    辽南京城
    辽风俗记
    副章:天宁寺与萧太后河
        天宁寺的风铃
        萧太后运粮河
第四章:金中都城
    金五京制
    中都气象
    城阙夕阳
    副章:离宫苑囿与燕京八景
        离宫苑囿
        燕京八景
第五章:元大都
    刘伯温建哪吒城
    太液琼华起阁亭
    元都大道通天去
    城垣遗址海棠红
    副章:郭守敬与马可·波罗
        郭守敬
        《马可·波罗游记》中的元大都
        “汗八里附近宏伟华丽的宫殿”
        汗八里新城款待使臣的规章和城中的夜间治安
        汗八里城及其人口与商业
第六章:明北平府与北京城
    北平府与南京城
    京师北京“凸”字形
    中轴龙脉紫气腾
    帝都巍巍浴火生
    副章:阮安与明长城
        阮安
        明长城

(6)北京城的变与不变:都城营建的文化基因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实证假说的提出
2 概念的隐喻
3 中国文化基因与都城营建思想的相互印证
4 以北京为例的实证分析
    4.1 整体观下的山水格局
    4.2 尚中求变的空间构图
        (1)1949年前的北京城
        (2)1949年后的北京城
        (3)今日的北京城
    4.3 阴阳宇宙观下的北京城
    4.4 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营建
    4.5 小结:北京城的变与不变
5 总结

(10)阅读梁思成之八 “梁陈方案”:两部国都史的总结与终结(论文提纲范文)

1 1928—1949:“西郊新市区”的历史遗产
2 1949年5月:“北平市都市计划座谈会”
    2.1如何把北平变成生产城市
    2.2建设“西郊新市区”的共识
3 1949年底:苏联专家翻盘
4 1950年2月:“梁陈方案”
5 1928—1947:南京“中央政治区”的历史遗产
6 1950—1955:“梁陈方案”之后
7今天:“梁陈方案”再评估

四、北京城的南北中轴线(论文参考文献)

  • [1]探析老北京人常说的“龙脉”——中轴线[J]. 艾君. 工会博览, 2021(15)
  • [2]基于城市设计分析方法的首都城市中轴线特色比较研究[D]. 解正卿. 北京交通大学, 2021
  • [3]匠意天成——明代北京城中轴线叙说[J]. 柳彤. 文史知识, 2021(02)
  • [4]北京传(下)[J]. 邱华栋. 芙蓉, 2020(04)
  • [5]北京传(上)[J]. 邱华栋. 芙蓉, 2020(03)
  • [6]北京城的变与不变:都城营建的文化基因实证研究[J]. 田长丰,牛雄,杨秋生. 城市发展研究, 2020(04)
  • [7]“北京中轴线”项目申遗有悖于世界遗产精神[J]. 阙维民.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18(04)
  • [8]关于建设国家文化中心的几点见解[A]. 朱士光. 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17), 2018
  • [9]中国古代都城演进探析[J]. 王贵祥. 美术大观, 2015(08)
  • [10]阅读梁思成之八 “梁陈方案”:两部国都史的总结与终结[J]. 朱涛. 时代建筑, 2013(05)

标签:;  ;  ;  ;  ;  

北京市南北中轴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