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辨音编》初探

明代《辨音编》初探

一、明抄本《辨音纂要》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刘勇[1](2020)在《明代抄本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明代是中国印刷出版史上的辉煌时期,但是抄书的活动依然兴盛。明代生产的抄本经过时间的积淀,在版本学上被称之为明抄本。学界对于明抄本的研究可以分为版本目录学研究、出版史研究、藏书史研究以及抄本个案研究几个方面。本文是从整体上对明抄本进行的一次系统性研究。第一章从整体上对明抄本的版本目录学特征进行探究,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第一是明抄本的版式特征,包括行格、版心等;第二是明抄本的字体风格,通过对明抄本字体风格的总结,划分出洪武至成化、弘治至隆庆、万历至崇祯三个时期,并对各个时期的字体风格进行了具体的总结。第三是探究明代抄本的鉴定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总结出探究明抄本抄写时间、抄写者、批点者、抄本来源、作者的规律,进而探究如何区分明抄本与明稿本、宋元抄本、清抄本。第四是明抄本的文献价值,主要从对书目信息的补正和补正刻本之缺误两个方面来探讨。按照罗伯特·达恩顿(Robert Darnton)的书籍交流圈模型,外圈是书籍的生命周期。第二章至第五章所研究的正是明代抄本的生命周期,是从书籍史的角度对明抄本的生产、流通、阅读等环节进行探究。第二章探讨了明代抄本生产的内容,主要包括从宫廷抄写书籍的类型、明代抄本的不同类别。第三章是对明代抄本生产方式与过程的探讨,首先厘清了誊写与缮写、影抄与临摹等抄写方式之间的区别,进而论述了抄写与刊刻之间的关系。一部分明抄本的讹误历来为学者所诟病,本章第二节从抄书态度、学识水平、外部环境等方面探究了明抄本讹误产生的原因,并且以《永乐大典》的抄写为例,论述了明代抄书者是如何预防讹误产生的。第三节分别从抄写者、抄写的场所、抄本生产的品牌来探究明代抄本的生产。第四章探讨了抄本生产与流通中的经济因素,重点探究了明人抄书的经济动机、抄写的效率以及抄本的成本与价格等。第五章研究了明代抄本的流通方式,主要从读者与市场、书贩与书肆两个方面展开论述。明代抄本的读者与市场部分主要探讨了哪些人是抄本的读者,以及抄本在书籍市场中的份额如何。抄本的读者可以分为抄本的生产者和非抄本生产者,抄本的市场问题主要分为抄本交易与市场份额、市场中的稀见抄本、读者的选择、市场中的抄本与印本以及科举对抄本市场的影响。书贩兜售与书店经营是抄本销售的两个重要渠道。对书贩兜售的探讨,主要包括书贩身份与销售地点、兜售种类与经营方式、具体的销售策略与案例分析;关于书店的经营,则主要探讨了书店的位置和经营,并通过祁承(?)、谢肇淛、祁彪佳、冯梦祯等学者的购书记录来分析抄本在书店中的经营状况。第六章研究了明抄本的阅读与利用环节,抄写是实现阅读的重要媒介,明人抄写书籍的范围、不同类型的抄本为考察明代的阅读风气和阅读群体提供了重要的途径。利用抄本来进行教育是这一部分考察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学者通过家庭中的抄写活动来教育子弟,这种方式在私塾中也同样流行。明代学者阅读抄本的方式主要有朗读和默读,而抄写又可以作为记忆的一种辅助手段。学者在抄本上会留下批注,遇到谬误会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订正。最后,讨论了摘抄、编纂与抄本生产、阅读之间的关系,探讨了摘抄的目的与方法、摘抄与阅读的关系、编纂与阅读的关系,以及编纂与着述之间的关系。罗伯特·达恩顿的书籍交流圈模型内圈是书籍与政治社会文化等背景之间的关系,因此,本文的第七章和第八章分别是从抄本与学术、政治以及抄本的社会史特征来展开的。第七章探讨的是抄本与明代藏书、丛书出版及书籍审查之间的关系。从抄本与明代藏书的关系来看,抄本对增加官方藏书和私人藏书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抄本与丛书的编纂来看,明代的抄本促进了丛书的编纂与刊刻,进而通过对明抄本丛书的考察对丛书概念加以重新审视。从抄本与禁书的关系来看,抄本书由于其特殊的流通渠道等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躲过明代的书籍审查。这里主要探究了明代的实录、天文类书籍、妖书等几种特殊类型的书籍,它们在明代大多以抄本形式流传。第八章是对抄本的社会史特征进行的探讨,首先关注的是抄工这一特殊的群体,描绘了抄工在明代的生活状态,包括他们的出身、收入以及与学者、抄本之间的关系。抄工主要包括职业抄写者,除此之外,生员、士人、童仆、官吏都可以扮演抄工的角色。其次关注的是抄写者的人际网络和交往模式,探讨抄写者是如何通过构建人际网络来进行抄书活动的。明代刊刻出版中写工的组织形态以及他们与学者之间的关系虽然也与明代的抄写活动有关,但属于刊刻出版的流程,与明抄本的研究主题有所冲突,因此将其作为本文的附录。总之,本文通过对明抄本的系统研究,揭示明代抄本的生产、流通、阅读过程,以及与抄本有关的人群和社会网络,希望能够深化对于明代的抄本、抄书活动、抄本与刻本之间关系以及明代书籍文化的认识。

邸宏香[2](2019)在《明孤抄本《辨音纂要》正读韵母考》文中研究说明明孤抄本韵书《辨音纂要》表面上看是《洪武正韵》一系韵书,实际是多重音系叠加性质的韵书,理清其正读的语音系统对研究这部韵书的性质意义重大。我们对《辨音纂要》正读的韵母系统进行细致梳理,考察出其正读16摄合为24韵部,含阴声韵9个,阳声韵8个,入声韵7个,保存闭口韵,与反映吴语特点的韵书及现代吴语韵部相近。

邸宏香[3](2017)在《明孤抄本《辨音纂要》正读喉音考》文中指出《辨音纂要》(1622-1624),共收录韵字7909条,分上、下两卷,是明代的孤抄本韵书。探究《辨音纂要》语音系统对研读这部孤抄本韵书的性质意义重大。我们在梳理《辨音纂要》正读声母系统时发现,《辨音纂要》喉音的全浊声母匣母尚未清化,有少量方音混杂。考察出其正读喉音系统为影、晓、匣、喻四个声母。

邸宏香[4](2016)在《明孤抄本《辨音纂要》正读语音系统》文中研究指明明代孤抄本韵书《辨音纂要》共收录7909条韵字,是多重音系叠加性质的韵书,理清《辨音纂要》正读的语音系统对研究这部孤抄本韵书的性质至关重要。其正读以《广韵》为基本音切,我们从声母、韵母、声调对《辨音纂要》正读的语音系统进行细致梳理,考察出《辨音纂要》正读的声母为29个;韵母16摄合为24韵部;声调系统为平上去入四声格局,平声不分阴阳,入声三尾井然,浊上开始变为去声,得出《辨音纂要》正读的实际语音系统记录的是明代的吴方言语音。

邸宏香[5](2016)在《明孤抄本《辨音纂要》正读齿音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辨音纂要》(1622-1624),是明代的孤抄本韵书。该书一函四册,分上、下两卷,共收录韵字7909条。探究《辨音纂要》语音系统对于研读这部孤抄本韵书的性质意义重大。我们在梳理声母系统时发现,《辨音纂要》正读的齿音系统保留全浊音、知章庄合流,同时还体现出船禅不分、少量精庄不分、浊音清化在派入全清的同时派入次清等吴方音的特点,最终确定其齿音为精、清、从、心、邪、照、穿、审、船(禅、崇)。

邸宏香[6](2015)在《明孤抄本《辨音纂要》正读声调考》文中指出《辨音纂要》是明代的孤抄本韵书,共收录7909条韵字,属于多重音系叠加性质的韵书,其所引音韵文献是汉语音韵学史上的稀有资料,在语言学及文献学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理清《辨音纂要》正读的语音系统对研究这部孤抄本韵书的性质意义重大。通过对原书正读语音系统的细致梳理,考察出《辨音纂要》正读的声调系统为平上去入四声格局,平声不分阴阳,入声三尾井然,浊上开始变为去声。

高龙奎[7](2015)在《《字学集要》引《中原雅音》考》文中研究指明明代陶承学、毛曾改编的韵书《字学集要》中出现了41条"雅音"、"中原雅音"引文。经与《韵学集成》引文对比考证,证明《字学集要》这些引文为韵书《中原雅音》的材料。其中一条为《字学集要》特有引文。

邸宏香[8](2012)在《明抄本《辨音纂要·序》及其相关问题》文中研究表明明抄本《辨音纂要》作者不详,一函四册,开篇为"序"。研读这部韵书的序文及其所列相关内容,可以帮助我们分析《辨音纂要》这部韵书的表面音系特点及韵书性质。"序"中体现出《辨音纂要》声母为三十母,韵目七十六个,平声不分阴阳,入声并未派入三声。我们可以认定,《辨音纂要》属于《洪武正韵》一系韵书。

邸宏香[9](2012)在《明抄本《辨音纂要》唇音考》文中研究说明《辨音纂要》(1622-1624)是明代的孤抄本韵书,在语言学及文献学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全书一函四册,共收录7909条韵字,理清《辨音纂要》的语音系统对研究这部孤本韵书的性质意义重大。我们在梳理声母系统中的唇音时发现,《辨音纂要》存在大量轻重唇相混现象,且基本保留全浊音,最终考察出其唇音系统为帮、滂、并、明,非、奉六个声母。

邸宏香[10](2011)在《《辨音纂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辨音纂要》(1622-1624),作者不详。分上下两卷,一函四册,各以“元、亨、利、贞”命名。《辨音纂要》内容丰富,所引《广韵》、《词韵》、《章韵》、《正韵》及《中原雅音》等材料,对于汉语语音史特别是元明时期语音研究颇有价值:《辨音纂要》所引《广韵》非《宋本广韵》、所引《词韵》是学术史上已经失传很久的韵书、所引《中原雅音》为《中原音韵》一系韵书特别是对已经亡佚的《中原雅音》的研究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料。《辨音纂要》流传不广,大概未曾刊行,未见其他版本流传于世,目前能见到的只有一种版本,即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部善本书库所藏韵书。作为孤抄本韵书,《辨音纂要》的版本价值也非同寻常。李无未、宁忌浮等学者对《辨音纂要》进行过研究,但对其复杂音系特点的研究并未深入,笔者将《辨音纂要》本身内在的结构及音系叠置情况、与相关韵书的关系、语音史及韵书史价值进行系统化深入研究,得出其叠加音系特点如下:表面上看,《辨音纂要》承袭《洪武正韵》,三十声母,二十二个韵部,实际上它所表现的是南方读书音系统,同时还带有南方吴方言特点。其声母系统表现出:保留全浊声母、全清音与次清音相混、轻重唇相混、精庄不分、禅日相混等特点;韵母系统表现出鱼模、豪包、萧肴、尤侯、歌戈、支齐、齐微、麻蛇、皆来;中东、江阳、庚青、真文、寒山、先天、监咸、侵寻;屋烛、觉药、质职、质物、曷黠、合业、缉立二十四部;声调系统表现出平上去入四声格局,平声不分阴阳,入声三尾井然,浊上开始变为去声。《辨音纂要》的实际音系与现代吴方音有相似之处,与《洪武正韵》大同小异,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证明《洪武正韵》有着实际语音基础,并可从中搜佚《中原雅音》的痕迹。《词韵》也可以反映出另一语音系统,《辨音纂要》整个文献具有多重音系的叠加性,无论在语言学还是在文献学上都有很高的价值。

二、明抄本《辨音纂要》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明抄本《辨音纂要》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明代抄本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明抄本的版本目录学特征
    第一节 明抄本的行格及用纸
        一 行格
        二 版心
        三 各家抄本版式特征总结
        四 明抄本的纸张类型
    第二节 明抄本字体研究
        一 明抄本字体的风格特点
        二 特殊的抄本:明内府抄本与佛经抄本
        三 明代抄本字体的分期
    第三节 明抄本之鉴定
        一 抄写时间
        二 抄写者
        三 批点者
        四 抄本来源
        五 作者考证
        六 明抄本与明稿本之鉴别
        七 明抄本与宋元抄本、清抄本之鉴别
    第四节 明抄本的文献价值
        一 对于书目信息的补正
        二 补正刻本之缺误
第二章 明抄本的内容
    第一节 从宫廷到民间:抄写稀见的书籍
        一 抄写的地点和方式
        二 抄录书籍的种类
        三 抄录书籍的特点
    第二节 抄本的类别
        一 从抄本的内容与形式划分
        二 从抄本的来源划分
第三章 明抄本的生产
    第一节 抄写的方式
        一 抄写方式的分类
        二 誊写与缮写
        三 影抄与临摹
        四 影抄与影刻
    第二节 抄本讹误的产生与预防
        一 造成讹误的原因
        二 《永乐大典》对于抄写讹误的预防
    第三节 抄写者与抄写场所
        一 抄写者
        二 抄写的场所
        三 抄本生产的品牌
第四章 明抄本的经济学特征
    第一节 抄书的经济动机
        一 抄书事迹举例
        二 抄书事迹分析
    第二节 抄写的效率
    第三节 抄本的成本与价格
        一 抄本的成本
        二 抄本的价格
第五章 明抄本的流通
    第一节 读者与市场
        一 读者
        二 市场
    第二节 书贩与书肆
        一 书贩兜售
        二 书店经营
第六章 明抄本的阅读与利用
    第一节 抄写与阅读风气
        一 明人抄写与阅读的范围
        二 不同的阅读群体
    第二节 抄书与教育
        一 明代抄书与教育概况
        二 抄书的方式
        三 教育抄本的种类、性质和特征
    第三节 记忆与批注
        一 朗读与默读
        二 作为记忆辅助的抄写
        三 批注与订误
    第四节 摘抄与编纂
        一 摘抄
        二 编纂
第七章 明抄本与藏书、丛书出版及书籍审查
    第一节 抄本与藏书
        一 官方藏书
        二 私人藏书
    第二节 抄本与丛书之编纂
        一 抄本与丛书刊刻
        二 现存明抄本丛书考察
        三 对丛书概念的重新审视
    第三节 抄本与禁书
        一 政治类书籍
        二 数术、宗教类书籍
        三 妖书与淫书
第八章 明抄本的社会史特征
    第一节 抄工与学者
        一 职业抄工的身份
        二 抄工的收入
        三 抄工与学者
        四 抄工与抄本
    第二节 抄书者的人际网络与交往模式
        一 民间藏书家之间的借抄
        二 对稀见书的寻访
        三 相互借抄的群体与抄书的协定
        四 借书之难与借书之痴
        五 抄本作为交往的礼物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明代的写工
索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后记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明孤抄本《辨音纂要》正读韵母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阳声韵
    (一)通摄
    (二)江摄和宕摄
    (三)曾摄和梗摄
    (四)臻摄
    (五)山摄
    (六)深摄
    (七)咸摄
二、阴声韵
    (一)遇摄
    (二)效摄
    (三)流摄
    (四)果摄
    (五)假摄
    (六)止摄
    (七)蟹摄

(3)明孤抄本《辨音纂要》正读喉音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自注
二、浊音清化
三、内部互注
    (一) 喻三、喻四互注
    (二) 影母与喻三、喻四互注
    (三) 影与其他喉音互注
四、喉音与其他声母互注
    (一) 喉音与牙音互注
    (二) 其他

(4)明孤抄本《辨音纂要》正读语音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一、声母
    (一)《辨音纂要》正读声母系统概况
        1. 帮非组
        2. 端泥组
        3. 精组、知系
        4. 见喉系
        5. 来母和日母
    (二)语音现象分析
        1. 浊音尚未清化
        2. 全清与次清相混
        3. 轻重唇相混
        4. 非敷合一,奉母仍然保持独立
        5. 喉音与牙音互注
        6. 精庄不分
        7. 禅日相混
        8. 其他
        1.知章庄合流
        2.喻三、喻四互注
二、韵母
    (一)《辨音纂要》正读韵母系统概况
        1. 阳声韵
        2. 阴声韵
    (二)语音现象分析
三、声调
    (一)《辨音纂要》正读声调系统概况
    (二)语音现象分析

(5)明孤抄本《辨音纂要》正读齿音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齿头音
    (一) 自注
    (二) 浊音清化
    (三) 全清与次清
    (四) 其他内部互注
二、正齿音
    (一) 照二组
        1. 自注
        2. 浊音清化
        3. 全清与次清
    (二) 照三组
        1. 自注
        2. 浊音清化
        3. 全清与次清
        4. 船母和禅母
三、精组与照二组互注
四、知组、照二组、照三组互注
    (一) 知组与照二组互注
    (二) 知组与照三组互注
    (三) 照二组与照三组互注
五、齿音与其他声母互注

(6)明孤抄本《辨音纂要》正读声调考(论文提纲范文)

《辨音纂要》舒声
    1. 平声不分阴阳
    2. 平声与上去互注
    3. 浊上变为去声
《辨音纂要》入声
    1. 入声与入声互注
    2. 入声与舒声互注

(8)明抄本《辨音纂要·序》及其相关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辨音纂要·序》
二、《七十五字分属五音图》
三、《黄锺七十五音应节候说》
四、三十六字母和《重复交互音》

(9)明抄本《辨音纂要》唇音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唇音自注
二、唇音内部互注
    1.重唇音与轻唇音互注
    2.浊音清化
    3.非敷奉
三、唇音内部互注的特殊现象
    1.全清与次清相混情况
    2.其他唇音内部互注
四、微母情况
五、唇音小结

(10)《辨音纂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辨音纂要》概述
    第一节 《辨音纂要》版本、作者、成书及体例
        一、《辨音纂要》版本
        二、《辨音纂要》作者
        三、《辨音纂要》成书
        四、《辨音纂要》体例
    第二节 《辨音纂要》序及其相关问题
        一、《辨音纂要·序》
        二、《七十五字分属五音图》
        三、《黄锺七十五音应节候说》
        四、三十六字母和《重复交互音》
    第三节 《辨音纂要》研究现状及价值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价值
第二章 《辨音纂要》声母
    一、唇音
    二、舌音
    三、齿音
    四、牙音
    五、喉音
    六、来母和日母
第三章 《辨音纂要》韵母
    第一节 阳声韵
        一、通摄
        二、江摄和宕摄
        三、曾摄和梗摄
        四、臻摄
        五、山摄
        六、深摄
        七、咸摄
    第二节 阴声韵
        一、遇摄
        二、效摄
        三、流摄
        四、果摄
        五、假摄
        六、止摄
        七、蟹摄
第四章 《辨音纂要》声调
    第一节 《辨音纂要》舒声
        一、平声是否分阴阳
        二、平声与上去互注
        三、浊上是否变去
    第二节 《辨音纂要》入声
        一、入声与入声互注
        二、入声与舒声互注
第五章 《辨音纂要》语音系统
    第一节 声母
        一、基本面貌
        二、语音现象分析
    第二节 韵母
        一、基本面貌
        二、语音现象分析
    第三节 声调
        一、基本面貌
        二、语音现象分析
第六章 《辨音纂要》文献总论
    第一节 《辨音纂要》表面音系
        一、《辨音纂要》对声母的阐述
        二、《辨音纂要》三十声母分析
        三、《辨音纂要》韵母
        四、《辨音纂要》声调
    第二节 《辨音纂要》所引《广韵》
        一、《辨音广韵》反切上字
        二、《辨音广韵》反切上字与《广韵》反切上字对比
        三、《辨音广韵》反切下字
        四、《辨音广韵》反切下字与《广韵》反切下字对比
        五、《辨音广韵》反切与《广韵》反切对比
        六、《辨音广韵》综论
    第三节 《辨音纂要》所引《词韵》
        一、《词韵》反切上字
        二、《词韵》反切上字与《中州音韵》反切上字对比
        三、《词韵》反切下字
        四、《词韵》反切下字与《中州音韵》反切下字对比
        五、《词韵》综论
    第四节 《辨音纂要》所引《中原雅音》
第七章 余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与科研项目

四、明抄本《辨音纂要》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明代抄本研究[D]. 刘勇. 山东大学, 2020(01)
  • [2]明孤抄本《辨音纂要》正读韵母考[J]. 邸宏香.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19(05)
  • [3]明孤抄本《辨音纂要》正读喉音考[J]. 邸宏香.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7(11)
  • [4]明孤抄本《辨音纂要》正读语音系统[J]. 邸宏香.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6)
  • [5]明孤抄本《辨音纂要》正读齿音考[J]. 邸宏香.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6(11)
  • [6]明孤抄本《辨音纂要》正读声调考[J]. 邸宏香. 社会科学战线, 2015(09)
  • [7]《字学集要》引《中原雅音》考[J]. 高龙奎. 兰台世界, 2015(17)
  • [8]明抄本《辨音纂要·序》及其相关问题[J]. 邸宏香.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12(10)
  • [9]明抄本《辨音纂要》唇音考[J]. 邸宏香.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2(04)
  • [10]《辨音纂要》研究[D]. 邸宏香. 吉林大学, 2011(05)

标签:;  ;  ;  ;  ;  

明代《辨音编》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